22岁的小刘是西安思源学院大四学生,今年他在陕北老家进行贫困生建档立卡登记后,按照规定可申请6000元助学金生活补助。但暑假他持《高等学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情况证明表》在村子里盖章后,回到学校审批时,却被学校以“购买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为由,不给发补助款。(据9月21日《华商报》)
●建言
精准扶贫须精确标准
据了解,学校这么做的依据就是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印发的《陕西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购买或长期租用电脑(特殊专业除外)的……不能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但这么认定很不科学。首先,该办法是9年前制定的,笔记本电脑,在9年前可能还是高档品,但是现在很多已经是普通物品了,在在那个时候,以这样的标准认定是否贫困,还能说得通,但是现在还以这样的标准来认定,显然是不科学的。
其次,很多商品,对于有的大学生来说,不可或缺。就像电脑,现在已是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特别是一些专业,正如这名大学生所说:“我们是工程类专业,像CAD工程制图等课程,平时学习、做作业,都需要使用笔记本电脑。”因此,还以笔记本电脑作为认定标准,显然会对一些大学生造成伤害。
再次,我们看到一些人虽然有一些高档品,但也不能一味的就以这样的高档品就把他们排除在贫困学生认定范围之外。因为一个贫困家庭,不一定他们的亲朋好友就是贫困的,说不定他们的亲朋好友中有家庭富裕的,这些富裕的亲朋好友在他们考上大学时,赠送这些高档商品给他们。因此,在认定是不是贫困生上,还要考虑这些高档品的来源。
目前,国家实施的是精准扶贫,各地按照统一的标准,认定的贫困家庭,并且建档立卡。可是一些高校还是以自己的标准认定贫困生,如有的学校把有没有手机作为标准,有的把学生评议结果作为认定标准,有的把学生平时消费情况等作为标准,这就造成了两个标准。在认定贫困上,应该只有一个标准,不能各个部门自己搞一个认定标准,否则会造成扶贫的混乱,影响扶贫的效果。肖华
●反思
扶贫应让学生用上电脑
在现实当中,确实有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隐瞒实际家庭收入,申请贫困资助来高消费的情况。将冒充贫困生的“南郭先生”从申请者里面分辨出来,确实也并不容易。不过,只要我们工作时用心,让真正的贫困生不错过资助,也并非不能完成的任务。
且不说现在电脑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上学的必需品,将笔记本电脑定义为“高档”物品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就算电脑仍然是“高档”物品,学校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像报道中提到的小刘同学,学的是工程专业,确实需要一台电脑才行。这一点,学校不可能也不应该不明白。
贫困不是孩子的错,贫困生不见得就非得处处低人一等,贫困生也有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正常学习生活条件的权利。而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计划,正是为了让贫困生逐步拥有这一权利。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不应让有没有电脑成为判断是不是贫困生的一条标准,而应该让每位贫困生都能用上电脑,让大学生们都能在一个起跑线上学习和竞争。
拒绝贫困生的不是电脑,而是人脑,甚至是人心。因为只要我们稍微动动脑子,就能分清谁是贫困生;只要将心比心,就知道用2000元二手电脑的工程专业的学生,真的不是什么富裕家庭,真的没有在高消费。
堂堂大学,分辨不清谁是真贫困,只能说没有用心。入户调查、同学监督、消费追踪……其实办法多得是。我们与其说是贫困生标准不合时宜,不如说执行者的工作简单粗暴。刘昌海
●析理
一刀切是懒政思维
大学生买电脑未评上贫困生,原因是某些高等学校在贫困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里的“排除性条款”。这也并非是针对谁。之前,电脑、手机和空调等物件,都曾是申请低保的限制条件。虽然这种做法看起来是“一刀切”,但在以前贫困生和贫困户的甄别条件中,确实很难以实际收入作出判断,“买计算机者不能享受低保”的硬性规定出台,实在是不得已为之。
粗线条的方法,看起来是做到了视线范围内的公平,实则是懒政思维,且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义。如今,电脑是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尤其是需要CAD工程制图等课程的工程类专业,笔记本电脑更是标配。况且,小刘两千元的笔记本电脑,区别于配置高端、价格高企的奢侈电脑。
更关键的是,已有多个管理部门对小刘家庭收入进行了鉴定,并已建档立卡开始精准扶贫。校方无视这种有绝对说服力的“物证”,却只看一台低端的笔记本电脑,这的确有些说不过去。
众所周知,建档立卡每个环节都责任到人,让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都精准识别,每一户扶贫对象都经得起群众检验。已经被建档立卡精准扶贫的小刘,持村委会盖章的《高等学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情况证明表》,就不应该一台电脑而被拒之贫困生的门外。
给贫困生的补助,不是同情、怜悯和施舍,而是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对于已经建档立卡精准扶贫的小刘家庭来说,地方政府已经花了大力气对其进行甄别和走访,校方无需用“购买电脑不算贫困生”来多此一举。毕竟,对于贫困生不止是经济上的帮扶,还要真心实意给予关心。如此,才不失教育的情怀与担当。谢伟锋
●呼吁
应该改变的是扶贫标准
有人说,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为何就不知道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为何受制于一个政策?我们看问题不能如此这般。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行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标准,如果标准可以随意突破,就给权力腐败留下了空间。可以说,学校坚持贫困生的标准是没有错的。
学校坚持贫困标准没有错,并不代表“拥有电脑不算贫困”就是对的。实际上,这位学生虽然拥有了一部笔记本电脑,但他的家庭确实是贫困的。
事实是,一方面他的家庭为了这部电脑,已经“勒紧了裤腰带”。另一方面,这位学生学习的是工程类专业,笔记本电脑是必要的工具。再说了,这部笔记本也是很普通的,价值不过2000多元。
学校坚持贫困生的标准没有错,学生的诉求也没有错。有错的是没有前行的政策。《陕西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是2007年发布的,距今已经9年的时间了,既然是暂行规定,为何一暂行就是这么长时间?当初制定的政策是适应当时社会环境的。而如今则不然了,电脑的价格在走低,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是一种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这个时候还执行原来的规定显然不合适。
什么是贫困?不同的时代理应有不同的标准。在50年前,贫困是吃不上喝不上,现在还能以此认定贫困吗?那个时候,就连城市人都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而如今能以衣服带不带补丁衡量贫困吗?
“拥有电脑不算贫困”,有错的是沉睡的政策。我们不能一味地谴责学校,需要唤醒的其实是政策。不是只有“破衣烂衫”才叫贫困。郭元鹏
●三言两语
“以电脑论贫困”观念过时落伍。贫困学生认定办法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修订完善。
——张成
这些年,各地贫困生认定中要么限制使用手机,要么以话费论定,抑或以餐费多少衡量。如此做法简直是把贫困当做罪恶来惩罚了。
——李晓北
不用说学校墨守成规,不问实际情况。相对的,还有大量贫困生碍于自尊,不肯申请助学金,这一部分又该如何救济?
——黄海山
2000多元的笔记本,实在算不上什么高消费,却成为拒绝发放助学金的理由,让人难以理解。
——王小玲
贫困生是救济的对象,不是管理的对象,不能把救济变成权力,予取予夺。
——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