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连日来,来自北京和重庆地区的近百名IT行业求职者向媒体反映,一家总公司位于北京的招聘单位以“不符合招聘条件”为由,要求应聘者参加培训机构的高价“集训”,并向应聘者许下“集训”结束后可获得高薪岗位的承诺,但最终高薪岗位却难以兑现。
杨朝清(湖北 教师):如果说招聘的初衷在于“招揽人才”的话,“招聘陷阱”的目标就在于“收敛钱财”。将求职者作为“唐僧肉”,招聘企业和培训机构、借贷公司形成了利益合谋;招聘企业以高新岗位为“诱饵”,一步一步将求职者捆绑在“招聘陷阱”里。直到“梦醒十分”,这些求职者才发现“上了贼船”;可惜的是,骗子们早已盆满钵溢。
主持人:面对这样的诈骗,求职者该如何维权?
钱夙伟(浙江 职员):有律师认为,依据《劳动法》相关规定,从法律上来说,求职的毕业生作为受损失的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举报此类情况。此外,若是招聘单位涉嫌诈骗,可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当地公安机关也有权对其予以管理。然而,这其实并不容易。作为求职的大学生,生计尚未着落,又如何有精力、时间以及财力,去与企业、“培训机构”以及“借贷平台”打这场很可能旷日持久的官司?而且,当初也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求职“陷阱”,并没有有意识地保留证据,要打赢这场官司谈何容易。
主持人: 招聘陷阱可谓花招百出,对此,要提醒求职者注意防范,但更为关键的是,监管部门要积极作为,从源头进行遏制。
前溪(浙江 教师):数百求职者被骗“高价集训”,这显然不是一起简单的“诈骗”,而是有预谋有组织有计划的“诈骗行动”,况且,数目涉及也较大。对此,监管部门没有理由不清楚。令人觉得难以理解的是,即便是数百求职者被骗“高价集训”,监管部门也并未表现出积极的状态。恐怕是在等待那些上当受骗找上门来才会去解决,只是到时候,恐怕那些被骗去的钱是难以追回了。求职者被骗,固然有求职者没有火眼金眼的缘故,但最主要的是要责问监管在哪儿?监管尽责了,还会有那么多求职者上当受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