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网言众议 >> 正文

蜷缩的青春缘于“没脸见家人”?

http://www.newdu.com 2016/11/30 西安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主持人:23日晚,合肥飘起了雪,三里庵街道梅山路社区在街上排查流浪人员时,在金寨路高架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年轻男子。多番劝说后,男子才住进了社区为他订的旅馆。男子小林(化名)自称2004年从安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随后在南京时行李被偷,连自己的毕业证、身份证都没有了。这之后,小林做过很多工作,2014年再次失业,租不起房子,自认为没脸见人,与家里断绝了联系,一个人在桥洞住了2年。

  然玉(四川 媒体人):桥洞里蜷缩的青春,一段莫名哀伤的故事,一个极端悲剧的样本。流浪者小林的不幸,固然是自暴自弃的性格缺陷使然,却似乎也与各种社会重压的共同作用不无关系: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天生骄傲与自我期许,连带着整个家庭的负担和责任,这一切在一再挫败的现实面前,都可能转化为一种催人崩溃的力量。

  主持人:诸如丢了证件等小挫折为何就让一个正是拼搏年纪的年轻人失去了信心,进而蜷缩了起来?

  郭文斌(浙江 教师):一个大学生住桥洞,没脸回家,看似偶然,实质上也是必然。在学校,我们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注重的是能不能升学,使用的仍然是应试教育那一套。至于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生存能力等方面,基本上不会涉及。当学校的教育远离素质教育的时候,遇到一点挫折就不会想办法解决了,进而怨天尤人,最终“毁”掉了自己。

  主持人:如何看待小林所说的“没脸见家人”?

  张松超(湖北 大学生):一方面,囿于教育资源的城乡不公平分布,使得农村孩子先天所接受的教育质量就不高,延续到了大学,则基本上就读于二三本院校乃至大专院校,那么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不可否认的是,这都为其以后找工作增添了难度;另一方面,相对于城市家庭而言,农村孩子的父辈们所掌握的资源,本身就极为匮乏。这导致的结果,不仅不能在就业时,可以让家庭资源为其提供帮助,反倒是还需要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其赚钱去“反哺”家庭。在此双重压力之下,别说是像新闻中的小林这种失业的情况了,即便是有一份很普通的工作,照样也会有“没脸见家人”的心理。

Tags:蜷缩的青春缘于“没脸见家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