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意在追思、缅怀。
清明,意在感悟、自省。
清明,意在怀旧、怀远。
清明,意在展望、迎新。
清明,意在踏青、赏春。
怀旧,让你不忘初心
每个人一定都有过这样的时候,不经意翻到一本尘封的相册,听到一首年代久远的老歌,看到一件上世纪80年代才有的老物件,走过一个熟悉的街角,心里会突然涌上一种特殊的情感,有些亲切,有些愉悦,夹杂着些惆怅,或许还有点感伤。无数前尘往事浮上心头,你或许会嘴角上扬,或许会湿了眼眶,突然就想给好久没联系的朋友打个电话,想找个地方坐下来写点什么,没错,这种情绪就是怀旧。
关于人为什么会怀旧,有很多种解释,有人说是因为寂寞,有人说是因为对现实不满的投射。在我看来,怀旧是一种极美好的情感体验,我宁可从更正面的角度来理解,怀旧不是因为现实的不好,而是为了更好地珍惜现在。
参加同学聚会是怀旧。因为这群人,有共同成长的美好回忆和最单纯真挚的情感,而这些,恰恰提醒当下的我们,单纯而洁净的友情,而不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才是最值得我们珍惜的。
“国民床单”“国民饭盒”的热销是怀旧。这些东西单纯从使用价值来看,远不如现代时尚的床上用品和保温饭盒实用,可是,你放不下它们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这些东西唤醒了你儿时和妈妈共度的亲密时光,以及那种温暖的感觉。而这些,提醒你,应该常回家去看看,该给妈妈打个电话了。
一首老歌一部老电影让你落泪是怀旧。往往不是歌曲和故事太感人,那种感动多半产生于初次听到看到时,而年代久远的旋律和画面,还能唤起你内心深处的情感,多半是因为交织于其中亲身经历的那些事,那些错过的人和没有结局的感情。那么,你感慨于年少轻狂,悔不当初,那么痛的领悟提醒你,更加珍惜身边人。
时光一去不复返,记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虽然过去既包括温暖、喜悦、感激、友爱和单纯等正面情感,也有失落、悲伤、怨恨等负面情感,但怀旧却总是选择性地提取记忆中最美好的情感,过滤掉不愉快的东西,并在反复回想中不断对过去加以美化,这个过程可以带给人极大的心理安慰和情感支持。
所以,回想一下那些陪你走过人生不同阶段的朋友,那些人生旅途中收获的喜悦与成长,那些你没有来得及好好把握的人和事,它们都是你记忆中弥足珍贵的宝贝,在你迷茫和彷徨时提醒你不忘初心,也会时刻告诉你,活在当下,珍惜现在。 (谭敏)
从追思怀远 到催护新生
农谚有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开始,清明只是个节气,指导农事安排,没有特别的节俗活动。后来,祭祖、踏青等活动“当春乃发生”,清明节逐渐演化为凝结情感、统一行动的重要节日。在这天前后,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也踏青、聚会,除垢迎新。
在古代,人们“事死如事生”,祭祀被上升到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高度。“升格之后”,清明节慎终追远的传统盛行不衰、代代传承。
清明,意在追思缅怀。这是一个关于“怀旧”的节日,人们在墓地、坟前清除杂草,培添新土,摆上贡品,很多人还会翻开家谱,找出泛黄的老照片,追思亲人的音容笑貌,任由回忆流淌。冰心曾在《寄小读者》中写道:“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很多人会对年幼的孩子讲述祖辈的往事、家族的变迁,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念祖先、感恩父母。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平素在外奔忙的家人也得以团聚,清明节成为宗亲之间凝结情感的思想纽带。
清明,也意味着感悟、自省。《论语》有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就是希望对祖先和历史的缅怀,对后辈、对人们的道德起到规范训育的作用。清明节正是提供了一个自省的机会,人们在先人的墓前吐露心事、诉说衷肠,重新温习祖祖辈辈留下的家规、家教、家风等精神遗产,用以规范、调整自身的行为和思想。
“不知死,焉知生”,清明也是展望、迎新的时节。清明除了追思缅怀的感伤,其实还有寻春、探春、赏春的欢乐;不仅要怀旧、怀远,还意在展望、迎新。清明节还有一个名字,叫“踏青节”——关于清明除了悲戚的“雨纷纷”“欲断魂”,描写欢乐、热闹的诗句也不计其数。“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这是一个春天的节日,春风吹拂,万物复苏,踏青、聚会、郊游等户外活动蓬勃开展,清明节也被寄予了洗濯踏青、除垢迎新的内涵。就像《兰亭集序》里,王羲之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在游玩中萌生出生死无常、珍惜生命的意识。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春天里最重要的节日,清明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道德伦理涵意,也显示着传统文化的智慧。它提供了一个契机,带你抚今忆昔、感悟人生,也让你亲近自然、学会敬畏生命,不妨把这个时间好好地留给自己,回头看,再出发。
(夏振彬)
怀旧生意 反而相当“潮”
怀旧的人越来越多,迎合这种情绪的商家也应运而生。把怀旧做成生意,在很多大城市里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玩法”。
比如怀旧餐厅,“旧”也可以成为一种卖点。我曾去过一家怀旧餐厅,使用搪瓷餐具,服务员都身着绿军装,墙上各种大标语。走进餐厅,一股浓浓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吃饭的客人,恐怕很多都不是为了吃饭而来。与其说是一个餐厅,不如说是一个怀旧的景点。上菜了都没人理,原来大家都忙着跟搪瓷杯自拍呢!还有一家,主打校园清新风,服务员不叫服务员,叫“值日生”;客人不叫客人,叫“这位同学”。连餐厅的领班,都戴着“三道杠”,彰显自己的身份。
还有很多“怀旧店”,与时下那些卖时髦物件的精品店不同,这样的店专卖80后小时候熟悉但后来逐渐消失了的东西。店面故意装饰成供销社样式,货柜上摆放着手工制作的雷锋护耳帽,衣架上挂满了印有“中国”字样的“梅花牌”运动服,储物架和地板上随处可见老式收音机、军绿色水壶及背包,还有宝塔糖、饼干罐等。要不是在这里见到,很多人都忘了这些东西的存在。
怀旧,其实并不“旧”,反而相当“潮”。比如小时候必备的回力鞋,现在可成了明星街拍的必备潮流元素。耐克阿迪已经out了,还不快去淘一双大幂幂同款的回力鞋?还有小时候流行的海魂衫,现在已经登堂入室成“法式优雅风”了呢!
当然,你要是以为怀旧只是一门满足小众文艺青年的小生意就错了!比如任天堂,去年重新发布了曾风靡全球的红白机,管你现在什么高大上的VR游戏、体感游戏,光是看到《魂斗罗》《吃豆人》这样的经典名字,游戏迷们就已经疯狂了好吗!还有佐丹奴曾推出一款“LiLei HanMeimei”的主题T恤,80后们看到这两位曾经“痛恨无比”的老朋友那叫一个亲,买买买不在话下。而在不久前,诺基亚再次震惊数码界,将在今年重新发售经典中的经典——诺基亚3310手机!不是智能机、没有触摸屏、连摄像头都没有的它,居然成了今年最受关注的手机之一,可见怀旧的不仅是中国人,全世界人民都是一样一样的。总而言之,怀旧的生意,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张涨)
老歌一响 已是泪流满面
前几天看电视,竟然看得小激动。屏幕里,重现了《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经典戏码。看着看着,不觉间就想起了当年和家人一起看剧的温馨画面,沉浸其中,竟有些难以自拔。
如果热衷围观娱乐圈的话,这样的“回忆杀”简直防不胜防。李大仁、程又青偶尔在微博合体,五阿哥、紫薇、小燕子线下同框,《武林外传》演员多年后重聚,许仙与白娘子“千年等一回”……综艺节目、影视剧甚至小说里也是如此,青春片里熟悉的高中课堂,综艺节目里飘扬的一首老歌,文学作品中对一座老城、一条老街的神还原,总能给人以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亲切感,进而触动神经、唤起记忆、激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
怀旧是个好东西。有追青春片电影的,也有坚持寒暑假再看《还珠格格》《西游记》的。怀旧,说到底是一种心理需求,是对记忆的一种追溯、回味。一张老照片、一段文字、一个熟悉的画面,会把藏在心底的酸甜苦辣、爱恨情仇拉回眼前,会让逝去的美好与难忘的感动浮上心头。总之,回忆的不仅是一部老片,而是那时的自己。
去年,由经典游戏改编的电影《魔兽世界》上映,很多人音乐一响就已是泪流满面,有人电影刚开场就在尖叫、鼓掌——别害怕,他们不是不正常,这都是“怀旧”的力量。此外,新版《葫芦娃》上线、“大话西游”再造翻新、哆啦A梦、海贼王出剧场版……当前从银幕到荧屏,“一言不合”就怀旧,打着“情怀”旗号的影视作品更是不断增多。它们满足了很多人的精神需求,让人们从现有工作、生活中短暂逃离,从中得到一次情绪的释放,或是精神的享受。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是吃货们的讲究,其实文化大餐也是如此。说怀旧梗、打怀旧牌有巨大的卖点和消费驱动,但也要创新供给,要精心“烹制”、细致挖掘、仔细打磨,从而戳中心窝,让更多人找到过去的回忆。
(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