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网言众议 >> 正文

四十年前后的两封家书 何以看哭众多网友?

http://www.newdu.com 2017/9/7 东方网 丁慎毅 参加讨论

  大连一位老人走失,民警在其身上找到一封40年前他写给爱人的信,和一张17年前爱人离世火化的证明。这封信看哭了无数网友。而近日上海交大军训期间,一位家长写给正在军训中的儿子的家书,同样感动了不少人。

  四十年前后的两封家书,让情感成为“不动产”。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对情感的表达,往往因为便捷而显得随便。微信、QQ、电话随时可以传递情感,却总是不能沉淀于内心。于是我们多了很多向往和梦想,却少了一些咀嚼和回忆。当碎片化代替了整体感,当屏幕字代替手工体,一部手机却再也触摸不到浸透纸背的温暖。

  被民警发现时,记忆模糊的张老师只知道自己来自大连理工大学,他身上那封信,信纸泛黄,抬头是“国营辽宁省庄河县长岭农机修造厂”字样。这封信落款的时间是“77年4月30日”,也就是40年前,名字落款是“生”,信的开头是“亲爱的馨”(老人的爱人名字中有一个“馨”字)。根据图片和信的内容推算,写这封信的时候,“馨”应该是43岁。信的开头,“生”单刀直入,没有客套话,他先是与“馨”聊家里发生的事情,信中写道“爸爸妈妈都很好……”接下来,“生”写道:“缝纫机已买好,放在一久家,我去看了一下,为准备叫公社的汽车把腿捎回去,是用草包包起来的,其余机头、上板怕碰的部件,回庄河时亲手捎回去……我可能5月10号前后才能回去,您不要着急……”当时,缝纫机还刚刚时兴,从信中看出,“生”给“馨”买缝纫机,也是十分仔细的。两个人之间聊的第三个话题是“生”关心“馨”的身体,“我在此工作很忙,但一切都好,一点不要挂念,我到药房给您买了一盒暖宫丸,其余的药买不到,我设法去医院开。”接下来,“生”继续给“馨”汇报自己近期的工作,“这里五一节放两天假,五一后还要去大泵厂抄资料……”在信的结尾处,他写道:“一切尚好,不要挂念,好好保重身体。”

  @大连甘井子最强ad:给我看哭了。

  @好像我还有的救i:爱情最美的样子。

  @人生快乐就好2011:就算是他忘了全世界他也不会忘记他最爱的人。

  @用户人面桃花相映:除了感动没有别的!这就是真爱!什么都忘了,就没忘了写给老伴的信!什么都忘了也没忘了老伴的火化证!把它随身带着感觉老伴还在身边!这份感情,这份深情,让我深深的感动!

  @龙燕依旧:不记得自己的名字,只记得理工大学,身上带着给老伴儿的信,说明老人家对于工作和家庭都是十分负责的。

  @1986风暴:心里只记得你,无论何时何地……天地间唯有你在才是家!

  @永暑礁726:我忘记了我是谁,但我记得我爱你。

  也许正是这封信,可以让这位老人随时沉淀在与爱人同甘共苦的日子里而会心的微笑,或许正是这封信鼓励着这位老人好好活着,幸福的生活。心里没有甜言蜜语,但质朴中却见证了“爱情就是相互关心,就是好好过日子”。“我忘记了我是谁,但我记得我爱你。”四十年后,我们这些人,还有谁会随身携带一份贴心的家书,回忆起那些喜怒哀乐的日子呢?

  也许还有。也许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们就会这样做。

  在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军训中期慰问会上,徐子皓的妈妈作为家长代表,上台朗读了她写给儿子的那封家书:“大多数家长都因工作繁忙、路途遥远,未能亲自来到学校看望孩子,但是家长群的热闹,早已将爸爸妈妈们的心凝聚在了一起。你是爸爸妈妈心中最迷人的世界,无限精彩。”而尤志远在寄给爸妈的信中大声说出了自己对他们的爱:“我用了十二年考上交大,却用了二十年才学会写信给爸妈。走到天涯海角,最忘不了的还是家。”叶津伯一眼就认出了爸妈的来信,是用妈妈单位的信封装的,信封外面套着一个透明袋,“一看就知道是老爸的风格,永远那么严谨、那么整洁。”

  军训期间学院收到了278封家长写给孩子的纸质家书,这些家书不仅饱含着父母对孩子的拳拳深情,更寄托着他们对孩子未来能够胸怀天下、创造生命精彩的期待。

  即使我们只能看到这些信的片段,也会有那么一些感动。说实在的,很多真爱的语言,往往是在手机上表达不出来的。

  或许在今天我们享受着移动互联网的便捷的时候,也不妨给自己找一点“麻烦”,试着给父母手写一封信,好好地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感;试着给恋人爱人写一封信,诉说你当面不善表达的爱情;试着给孩子手写一封信,让孩子知道爸妈爱孩子的方式原来还有另一面。不用说再过40年,也许只要再过四年,你再次打开这封信,就会有满满的收获感和幸福感。

  这是一个传统的复归,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Tags:四十年前后的两封家书,何以看哭众多网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