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家里怎么烧饭?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那里的生活条件真的很苦吗?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农村的生活非常陌生。今年暑假,不少南京的爸爸妈妈把孩子送到农村“吃苦”,体验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
纵观当下,怕苦怕累几成城市孩子的“通病”,去农村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农事活动,比如插秧与捉鱼等,无疑会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拥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奋斗”体验和成功喜悦。这种历练记忆,有可能会成为孩子日后在面对学习与生活上一些挫折时的参照案例,从而提升其吃苦耐劳、抗压耐挫的能力,有助于塑造孩子的良好品格。另外,很多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孩子,自幼享受众星捧月般的悉心呵护,犹如长久生活在蜜罐里,让他们零距离感受农村生活的艰辛,有助于唤起对城市生活的“幸福”认知,从而增强其对现有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张玉胜
与其用培训班塞满城市孩子的暑假,不妨送他们进村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让蜜罐中长大的“小皇帝”们有机会了解与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景象。毕竟只有亲自体验过干农活的不易,才能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当然,仅靠暑期短短几天体验式的“吃苦”,就想要向来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改变惰习很难。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德,还要靠日常的累积和言传身教。例如,让孩子养成打包剩饭的好习惯,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等等。——拾秋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吃苦夏令营”的火爆?恐怕还要追溯到家长的观念。纵然让孩子吃苦是出于家长的关心,但是一方面每个孩子都具有其特殊性,吃苦教育并不适用于所有儿童。另一方面吃苦教育不等于是给孩子肉体和精神的折磨,核心应该是锤炼人格。锤炼人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应的吃苦教育也应当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不必非要到农村体验,而是应当让孩子拥有在“苦”中“站起来”的力量。——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