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网言众议 >> 正文

中小学教科研成果署名潜规则怎么治?

http://www.newdu.com 2018/8/22 深圳特区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暑假期间,许多中小学老师要么外出旅游,要么在家休息。可对一些教科室主任来说,却是最苦最头疼的时候:要写结题报告。现在的教科研成果申报,没有万把字的材料,是过不了关的,甚至七八万、十几万字的都有,足足要忙上一两个月。可这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第一作者不是署校长的名,就得署书记的名。具体干事的,往后排。

  之所以出现此类署名潜规则,恐怕还是与我国的中小学职称评审制度有关。据媒体报道,现在校长评高级职称也需要科研成果。如此一来,科研成果乱署名就有了行事动机和可行土壤。然而,中小学并不是科研院所,主要承担的是教学任务,而不是科研任务。如果中小学领导只顾着升职称,过分强调搞科研,而偏废了教学,就是本末倒置。更何况,校长书记乱署名本来就是对他人知识成果的窃取,对原创者造成了伤害,也扭曲了教科研的价值。当务之急,一方面要规范学校领导对科研成果乱署名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对现行职称制度的不合理性进行反思,让中小学回归“教学之地”,避免成为“不伦不类”的“科研”机构。——春华

  “学术挂名”是一种丑陋的学术潜规则,不付出精力却能分享成果,在本质上与剽窃并无区别。中小学教科研成果署名存在潜规则,反映了中小学校园科研学术之风不正,不仅影响教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教科研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如何纠偏?关键在于让学术回归本位。应该看到,中小学与高校的教学重点与教学环境不尽相同,科研只是促进教学实践改进的手段之一,中小学教科研应有更鲜明的特色和成果。因此,中小学教师应端正心态,正确看待科研的作用,而不能只将其当作晋级评优的工具。此外,应建立多元、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让教科研成果有真正的用武之地。——杜若

  科研成果滥用署名,并非罕见现象。而事实上,在大多数学校中,校领导更多的是从事组织管理工作,较少参与直接教学工作,因此在教科研成果中署名为第一作者自然有很大水分。其实,要想避免出现科研成果署名争端,不妨学习国外科研机构的经验,即公开发布署名规则,严格区分论文作者与项目组织者、指导者的身份,这样既保障了论文主笔人的权益,又肯定了项目负责人的贡献,互不冲突,能够更好地推进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拾秋

Tags:中小学教科研成果署名潜规则怎么治?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