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学校给家长布置作业,甚至让家长批改作业的“作业乱象”引发热议。家庭作业变身“家长作业”引关注。记者盘点发现,除北京外,至少还有6省份已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措施。多地将家长批改作业列入“明令禁止”行为;学校给家长布置作业也属于限制或禁止范围。专家指出,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不能让家长代为完成。不过,也有受访家长、教师表示,学校给家长布置一些“轻量级”任务有助于增强亲子互动、对家长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也有助益。(10月22日《新京报》)
●批评
让家长批改作业是一种懒教行为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不能让家长代为完成”,是履行职责的底线。即使老师省出的时间用来做其他教学上的事情,但因为多少减轻了自己的工作量,也是一种偷懒的行为。同时也必然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有的家庭父母没空,甚至由爷爷奶奶上阵。”对学生家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一种干扰。
而有家长认为,家长批改作业,既能体验老师的工作,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还能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其实也并非可以通过批改作业来实现。对于帮助学生学习,家长毕竟只是起辅助作用,批改作业由家长代劳,因“喧宾夺主”,其效果有可能适得其反,也给家长留下懒教的印象,不利于家校之间的良性循环。因此,就算有家长愿意批改作业,学校也不能做统一的布置。
不仅如此,这还必然影响教学的效果。于家长,并非都有批改作业的能力,如果批改不正确,反而误导孩子的学习。至于“由爷爷奶奶上阵”,如果年老体弱乃至“老眼昏花”,更未必能称职。而作为老师,不仅可以保证批改的正确,凭借专业知识和能力,还可以在批改作业中及时发现家长不能发现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解决,这显然是家长所不可替代的。
教育固然需要探索和创新,但以学生为本是不变的宗旨。也是为人师者的底线。让家长替老师批改作业,如果也算是一种“创新”,那么,体现的恰恰是以老师为本,为的是自己可以多一点轻松。而这正是“让家长批改作业”的令人沉重之处。(钱夙伟)
●观察
有些家长过度参与学校教育
禁止家长批改作业,是一种纠偏,具有导向意义。
事实上,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肩负着教育、管理好学生的社会责任,让家长批改作业,等于让家长承担了部分重要的教学管理工作,过多地依赖于家长管理教学事务,那么,还要学校和老师干吗?这种怪现象的存在,是家长大包大揽惯了,还是一些教师履职不够,值得探究。至于学生的家庭作业,变成了“家长作业”,显然已经背离了家庭教育的初衷。因此,禁止家长批改作业,也是从源头上杜绝“家长作业”;让家庭作业,真正成为“学生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家长本身就存在过度参与学校教育的现象,对于禁止家长批改作业的规定,心存抵触情绪。更有甚者,一些家长乐当“陪读族”。不可否认,家长陪读,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些家长宁可放弃自己的事业,也要给孩子当全职陪读,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表现。殊不知,家长陪读,实际上是对学校教育过程的过度参与,是对孩子溺爱到极致的一种表现,不仅会削弱学校的教育功能,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可见,禁止“家长作业”,更须治理“家长作风”。家长对老师教学的过度参与,实际上是对学校教育秩序的一种横加干涉,反而推高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成本。如果教育部门和学校对这种过度参与的“家长作风”,不加以管理和制止,任其无序发展,势必会污染校园学习空气,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特别是,禁止家长批改作业,关键是要严控家庭作业。比如,严格控制每日作业总量和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严格控制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而且也压缩了家长过度参与的空间。(汪昌莲)
●支持
就该来些刚性约束
尽管有观点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有必要帮助孩子学习,适量、有质量的“家长作业”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对于学校布置的“家长作业”,评判标准不应绝对化,也不该一刀切。但更有观点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由教师批改,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不能让家长批改。起码,“家长作业”不能演变为完全由家长包办的作业,避免给家长造成较大负担。
这些观点虽然都有道理,但相形之下,后者无疑更为“主流”。“作业乱象”所以引发热议,除了不是“适量、有质量”,更在于走样变味,进而演变为完全由家长包办。这显然是种责任错位和守土无责,严重偏离了教育的本义,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如今多个省份出台方案、发布禁令,正是为此而来。这是以问题为导向,回应社会关切的可喜态度,更是以刚性约束举措,治理“作业乱象”的具体行动,值得期待。
实践证明,治理“作业乱象”,促使教育回归本义,光靠一般的说教不成,只有一些“原则”上的规定,恐怕也无济于事。只有来些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可操作的刚性约束才会管用。
事实上,即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有必要帮助孩子学习。但这是有前提、讲条件的。一方面,不是每个家长都文化不低、学识了得,都能够胜任给孩子批改作业的“重任”。同时,这“第一任老师”,也不是仅指“帮助孩子学习”,而是被赋予了其他方面更多的内涵。
当然,“作业乱象”频发,说明教师自身也深受作业之困,解困的办法除了就事论事,以刚性约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还在于要提高学生的成绩,不应追求作业的数量,而应注重作业的质量,更在于要让教育真正摆脱应试,回归素质。(张国栋)
●建议
厘清家校共育边界
给家长布置作业、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等,异化了家校关系。
长期以来,在具体实践中,虽然“家校共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被运用于各地的实际教育教学当中,但到底哪些事情或方面是学校或老师必须要做的,哪些是家长应当协助的,或者哪些是家校商量后确定的,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甚至缺乏起码的指导意见。在此基础上,加上其他因素促使,如学校尤其是老师课堂教育不到位,家长和学生在孩子家庭作业布置的问题上缺少发言权,家长对老师不合理的批改作业要求过于长期忍让等,包括要求批改作业在内的“家长作业”便很容易出现。
直白一点讲,“家校共育”的边界一直没有被很好厘清,才使“家校共育”走形变味。治病纠根,对症下药,方才稳准有力。因此,在遏止家长批改作业等在内的“家长作业”等问题上,最紧要、直接和急迫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抓紧厘清“家校共育”边界。具体讲就是要针对不同地区,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在出台总体治理措施的基础上,也要同步结合教学实际等,针对“家校共育”出台进一步明确家校责任和行事边界的指导意见或规定,让家校在教育互动中有准确遵循,并强力落实。
事实上,关于这一点,今年初民进四川省委向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交的《治理“家长作业”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的集体提案中,就提出了厘清家校职责边界的明确建议,值得关注乃至借鉴。
当然,要想彻底遏制“家长作业”,仅靠这一点也是不足的。还需通过多种宣传激励方式,唤回教师积极教育的意识和作为;进一步强化平衡教育、透明教育、廉洁教育建设,让家长在家校教育的问题上,能够有正确平衡的心态。(余明辉)
●三言两语
现在已有多个省份明令禁止家长批改作业,从背后可以看出家长批改作业已泛滥到何种程度。否则,不会引起省级教育部门的注意并出台禁止性规定,也暴露了家长对批改作业的相当不满。
——李元
不得不说是孩子的作业家长都已经纠正了,作为老师根本不知道孩子的弱项在哪里,在讲课就没有针对性,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王雨
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规定禁止家长批改作业,可以说是双赢之举:既能增强老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又抚平了家长的怨声载道,让作业批改回归正常轨道。
——李方向
没有痛觉难以让老师自动纠正,必须明确罚则禁止让家长批改作业。
——何卓
家校合作不是布置“家长作业”的理由。
——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