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网言众议 >> 正文

“博士不唯论文” 网友:评价机制更需健全

http://www.newdu.com 2019/4/24 南方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编者按:清华大学日前就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出台新规定,明确论文不再是博士毕业的强制要求,被认为是在打破“唯论文”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与此而来的争议是:这样做会不会降低博士生毕业的门槛?如何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为此,我们选取了几篇代表性文章,以飨读者。

  松绑也是一种赋能

  ■杨朝清

  作为一种知识精英,博士承载着一个家庭社会流动的期望;一些博士并非写不出好文章,而是难以发表在高档次刊物上。在供求失衡的格局下,拼学校、拼导师便成为论文发表的一种乱象。当学术评价“唯论文”,难免会产生一条畸形的利益链。少数深谙论文写作和发表套路的博士生,不仅很“高产”,还将论文写作和发表作为一种社会交换和利益变现的工具。一些学术期刊成为“香饽饽”,向博士生们收取版面费,僧多粥少难免会滋生腐败。这是尴尬的现实,也是一种纠结的处境,更是一场激烈的竞争。

  当论文发表成为一个关键性的评价指标,许多高校就难免陷入了单一化评价的窠臼之中。不同的学科、专业,在论文发表上难度不同,有的博士轻轻松松就能毕业,有的博士拼尽了全力却依然难以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博士唯论文”的紧箍咒固然让论文数量不少,却并不意味着论文高质量,甚至还助产了一些学术垃圾。

  学术说到底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要尊重学科特点和差异,创新博士生学术评价体系,净化学术圈的生态,或许会让学校在论文发表数量上没有那么耀眼,却并不意味着学校不能出产更加多元化的高质量学术创新成果。

  不等于降低门槛

  ■何 勇

  近年来,全国绝大多数高校争先恐后地出台了强制要求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家法”,甚至有不少高校不区分专业“一刀切”要求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在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目录的学术刊物(即我们常说的C刊)上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否则,博士不能毕业。这不仅加重了博士生的经济负担,而且加重了博士生的心理负担,让很多博士生不堪重负。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清华大学,率先打破“家规”,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唯一依据,并且不再强制要求博士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这对广大清华大学人文学科博士生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实质上是给博士生合理减负。

  高校不再要求博士生必须发表学术论文,并不等于降低博士生的毕业门槛。这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静下心来来认真读书、进行科研,准备10万字的博士毕业论文。从这个角度说,清华大学不再强制博士生必须发表学术论文,这开了一个好头,值得其他高校学习和跟进。同时高校只要严把博士毕业论文关、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关,就能保障博士毕业生的质量。因此,广大高校应当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取消为难人的博士生C刊发论文的不科学、不合理要求,转向严格考核博士毕业论文。

  评价机制更需健全

  ■刘少华

  如果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论文则是博士的痛点。读博士容易,博士毕业难,不少博士更是因为论文达不到学校的要求迟迟不能毕业,国内不少高校都存在类似的现象。清华大学告别以论文论博士,这无疑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找准了当前博士培养的症结和关键点。实际上也是给博士学术研究、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充足的时间,更有利于博士的成长进步。

  在现实语境下,评价博士学术水平的高低,学术论文肯定还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实际上是对博士的评价指标更加多元,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对博士的要求看似降低了,实际上是提高了。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制,更有利于博士培养的优胜劣汰,提高博士培养质量。

  也应该看到,不以学术论文论英雄,实际上对博士的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现有的博士评价机制不科学,不全面,不能真正检验博士的学术水平,那还不如论文一刀切更加的客观。同时,没有了学术论文这一硬性指标,在博士毕业鉴定时如何能保证客观公正,不放水,这也是清华大学必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Tags:“博士不唯论文”,网友:评价机制更需健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