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
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设“美丽中国”是系统性工程,涉及自然、社会、经济及管理体制的各个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美丽中国”建设还需在多方面下功夫。要继续推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和生活方式,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同时,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系统修复。特别是针对当前突出的空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开展重点整治。
孙要良: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不懈奋斗,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无论物质发展水平还是文化发展水平,都取得了巨大提升和飞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民开始既要“生存”也要“生态”,既要“温饱”也要“环保”,因此,“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得以凸显。“不平衡”包括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不充分、绿色发展不充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不充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生态产品已经成为重要的民生产品,可以说,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民生,发展生态就是改善民生。
王莉丽: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不可忽视,只有对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可持续治理,才能真正建设好“美丽中国”。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提高人类环保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现阶段,中国环境危机治理应该充分采用“多中心”的治理模式,除了注重每一个普通公众的个体环保力量之外,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加强大众传媒的环境传播和舆论监督作用,让智库发挥思想工厂和舆论领袖的作用,利用专家知识为环境危机的解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战略方案。
张敬伟:
从顶层设计到中端执行再到民生层面,绿色发展成为社会共识,这也成为“美丽中国”从宏图变成现实的驱动力。摒弃落后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落实绿色发展,并未造成经济增长的迟滞,而是让中国经济更具发展后劲和活力。数据显示,主要城市的调查失业率已经降到近些年来最低水平。显然,加强环境保护,去除落后产能不仅未影响就业,反而催生了新的就业增长点。绿色发展是主旨,科技创新是动力,民生可感是目的。中国的新经济业态发展迅速,借力“互联网+”的电商经济和共享经济,在全球首屈一指。
厉以宁:
资本金融是当今世界现代金融发展的新领域。从中国走过的三十多年改革实践看,它既是股份制改革和发展的延伸,也是从传统货币金融单一的间接融资向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主的现代金融发展的方向。大力发展资本金融对中国具有现实意义。中国现代化应重视两个问题:一是城镇化的推进,二是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这都需要资金支持。资金从哪儿来?土地财政模式已走到尽头,地方融资平台也步履维艰,这恰恰是资本市场和资本金融大显身手的时机。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民间资金,可以加速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大力发展创投行业,给创业者注入资金,使其依靠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这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中国成为创新型社会的关键所在。
李德毅: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人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新的切入点,成为先进社会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拓展史,也是劳动工具的发展史。智能作为社会时代的新阶段,劳动工具已经从动力工具转向发展智力工具。数据、信息、智能化的价值变得更为重要,我国的人口红利在下降,但是智能红利来了。以制造业为例,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脊梁,汽车制造业又是制造业的脊梁。全世界有21亿辆车,如果每一辆车上都需要智能语音助手,将会开拓巨大的市场。
于平:
“双11”又要来了。今年,有电商平台推出“共享快递盒”,替代常用的瓦楞纸箱。在肯定相关企业的绿色经营理念的同时,也有人提出了质疑,比如快递业的暴力分拣问题。作为新事物,未来“共享快递盒”回收的试水必然遇到种种问题,但依靠目前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水平,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涉及快递企业的,可以从建立快递盒的编码追踪机制,从快递员的考核机制上去完善;涉及网购用户的,可以在信用管理上动脑筋。“共享快递盒”值得大力去推动,这不仅关乎环保生态,同时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更多企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抢占先机,打造绿色可循环的现代物流体系。
张锐:
与公共汽车、地铁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相比,分时租赁是一种非集约化的出行方式,需要据此确定自身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定位与车辆投放机制。一方面,分时租赁汽车只有与其他集约化的公共交通方式形成良性组合,才能有助于减少私人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以及提升整体客运体系的效率。因此,共享汽车从数量上来说并不是越多越好,监管层必须对其进行规模控制;而且像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还对购车指标和牌照资源有所限制,决定了共享汽车不可能像共享单车那样能够从一线城市起步拓展。
熊锦秋:
无论是场内还是场外,股票质押融资,重点都应是防范大股东倾囊而出进行股票质押所导致的强行平仓风险,大股东持股强行平仓,不仅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处于风雨飘摇状态,对公司治理产生巨大不利影响,同时还可能违反限售股的“限售”法律属性,理应从源头就要严防爆仓事件发生。
(本栏目稿件只反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