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着免流量软件,却被收取流量费;刷着“无限”流量,却被降速断网……众多通信套餐潮水般袭来,在为用户带来实惠的同时,却设置多重障碍考验用户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不少用户感慨:“数学不好的人用不上最实惠的套餐。”近期,大量定向免流量套餐称使用特定APP可以不收流量费,但种种限制让用户一不留神就被收费。(5月17日 新华网)
据悉,从整体来看,用户的确在种种套餐中获得了实惠。但消费者用起来并不爽快。比如,据报道,弹幕、广告另计费,定向流量常“跑偏”,并且选对套餐不容易。以选取套餐为例,有的将免流应用的名称放在显眼位置,产品介绍乃至资费详情界面,用户需要点开两至三个链接才能看到哪些内容不免流,让人用起来难免有“套路”感。
电信运营商推出优惠套餐无可厚非,而且在竞争压力如此大的当下,套餐越贴合消费者需求越能够赢得信赖。这就意味着,“套餐”不能成“套路”。比如,“随意用”“无限量”是否真的名实相副,不能只有商家自知,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拥有真正的知情权、选择权。倘若只是以挖字眼忽悠消费者,消费者定会不买账。
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2018年第1号)》为例,2017年第四季度共受理电信用户申诉22746件,同比上升37.9%,环比上升31.9%,季度百万用户申诉率同比上升2.6人次。由此可见,在套餐优惠上下力度,更不能忽略套餐推出的“诚意度”。明一套暗一套,侵害的是消费者利益,而运营商自己也是自找苦头。
以某运营商为例,月费为238元的“任我用”套餐介绍清晰地写着“国内流量:随意用”。但是,只有消费者睁大眼睛,才能发现还有进一步规定:当月国内流量达15GB后会被限速,网速将不高于1Mbps;第一年优惠期结束后到了10GB就会被限速。很显然,这样的规定根本就达不到“随意用”。消费者,若只看到和信奉“随意用”,就会中了“套路”。
“提速降费”是大势所趋。因此,一方面电信运营商以及相关互联网企业应该具有长远眼光,多一些实打实的为消费者着想,少一些投机取巧的花样套路;另一方面对于相关部门而言,面对媒体报道曝光的电信运营商套餐套路,需要给予重视,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应依法整顿,即便违背商业操守的,也应督促企业改邪归正,而不能只依靠消费者的防范。
总之,“套餐”无限不能成“套路”无限。于电信运营商而言,赢得消费者才会赢得市场,套路只能赚得一时的盆满钵溢,但要长久如此终归要靠依法诚信文明构建起来的好口碑、好品牌。对于电信运营商大佬们不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故此,留住消费者的忠诚度,须从尊重消费者做起,就不应该玩套路;若不然套住的只能是自家的生意,岂不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