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声音 >> 正文

短视的“门票经济”该转型了

http://www.newdu.com 2018/9/8 羊城晚报 阅尽 参加讨论

  最近网上有句话流传甚广,说是“有钱人才敢在国内游,没钱人都出国了”。话虽是调侃,但真实反映出时下国内旅游的窘境——贵!尤其门票,动辄一两百元,这还是“基本款”,若是套票,得几百元。一家人出行,不吃不喝,光门票就分分钟让你感叹“囊中羞涩”。

  好消息是,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这种状况或有所改变。据报道,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部署,多地推出了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方案。截至8月底,全国已有157个景区出台了门票降价或免费开放措施,“十一”前,还有一批景区将推出类似举措。

  听到这消息,游客该高兴了,今后买门票总归可省点。但也有人高兴不起来。原来,有细心网友研究一些景区降价方案后发现,有的景区是真降,一下便宜好几十,但有的景区只是做个样子,一两百元的票,就降个十元五元。那点降幅,对高企的票价几乎没啥影响。

  照理,此次降价的均为国有景区,资源公有,又有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红头文件,降就是了。但为何有的地方硬是按兵不动,或动也只是应付差事,做个姿态呢?究其因,还在于背后的“门票经济”观念没变。在有些人看来,发展旅游业,就是把景区圈起来,搞个围栏收门票。尤其是一些著名景点,黄金周里,人山人海,光卖门票就收入不菲。如此简单现成的财源,又岂可轻易松手?

  其实,门票问题需辩证地看。围景卖门票,对景区维护、管理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本无可厚非。但票价须合理,定价过高,不仅增加游客负担,亦会将更多游客拒之门外。类似教训,不少地方都领受过。如某古城,原本不收门票,游客可自行出入,但后来搞起捆绑售票,游客顿时锐减。有的贫困地区,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但因门票价格过高,游客稀少,反倒阻碍了旅游业发展。

  杭州西湖景区可谓名闻遐迩,十余年前仅门票年收入就逾2000万元。但在2002年,杭州却拆除了环湖围墙,让西湖24小时免费开放,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的5A景区。不收门票,看似地方财政损失了一大块,但“西湖免费游”的动力,极大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免费的短短几年,杭州旅游业收入就翻了番,并且是几百亿元的增长。比之紧盯门票收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去过国外旅游的人都知道,国内目前许多景区的票价,已高过发达国家水平。这显然与我国居民收入不符,令国人难以承受。更重要的是,那些自然景观,天造地设,世代相传,亦是全民所有,凭什么围个墙,就要卖高价?为何不能惠及更多的民众?

  显然,现今许多景区的高昂票价,已然失去道义支持,引起公愤,必须尽快改变。而国有景区作为公共资源,其票价亦应体现公共福利特征,不能成为地方政府或企业敛财的工具。

Tags:短视的“门票经济”该转型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