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歌手孙楠夫妇为让孩子接受国学教育,举家搬迁至徐州的新闻引发巨大争议。很多网友质疑,孙楠夫妇口中颇具历史的华夏学宫是一所“野鸡学校”。徐州市教育局随后回应:“华夏学宫不具备办学资质。”
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为了让“小苗”更好生长拔节,家长们尝试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无可厚非。理是这个理,但网友们的担心也不是全然无据。近些年,随着国学走热,市面上的假国学也屡禁不绝。有的硬拗造型,以为穿唐装汉服、手捧古籍经典就是弘扬传统;有的哗众取宠,“跪拜磕头”“以打立威”之类的荒唐之举频频曝出;还有的搅动沉渣,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赤裸裸宣扬男尊女卑思想的“女德班”。凡此种种,非但不能让孩子学到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可能落个“子弟被误,钱财散尽”的悲惨结局,不得不提高警惕。
正处于舆论风口上的华夏学宫究竟水有多深,我们暂且不论。但从这些是是非非中,起码能看到两点:一是许多家庭确实有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二是市面上的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我们不妨借此反思:作为正规教育途径的学校,是否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放眼当今校园,除了天文地理、数理化生等传统课程外,其他内容往往是怎么洋气怎么来,什么新潮学什么。在此之余,开设一些国学课程,不失为一种有益补充。闲来读读经史子集、练练武术太极,偶尔吟诗作对“飞花令”、体验茶道做女红,陶冶情操不说,还可让孩子们在一句一文、一针一线中领略传统文化之魅力。更重要的是,由学校开设此类课程,起码能从源头上确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实,让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校园已经有了“他山之石”。在这方面,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韩都走在我们前列。比如,日本的幼儿园每年都会把传统节日认真过个遍,韩国也会在校园中开设传统文化活动。对于我们而言,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灿若珍宝,完全可以更好地嵌入生活、融入校园,让孩子们在习得现代技能的同时,多一方寄托精神的净土。理学家程颢曾说:“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国学,可以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自如开放、博大旷达。正视当代人的心理需求,打造更多正规的接受国学教育的途径,那些滥竽充数的机构自然就失去了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