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今日看点 >> 正文

博士生之死因不堪奴役?师生关系何以至此?(图)

http://www.newdu.com 2018/1/19 东方网 丁慎毅 参加讨论

  离开学校失联一天后,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宝德被发现溺亡西安灞河中,据当地警方调查,已排除刑事案件。其女友于1月8日以网名“追寻杨宝德”发布长微博《名校博士不堪导师奴役自杀身亡,导师冷漠无情不闻不问》,文中透露周教授要求杨宝德陪酒、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质疑杨宝德之死与其导师对其奴役造成杨宝德精神抑郁有关。

  在学校乃至第三方调查还没有出来之前,就认定导师“奴役”学生,固然有失公正。但从这条新闻在网上激起的反响来看,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问题显然早已成为学生吐槽的话题,如何界定理顺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才是更应该思考的方向。

  导师变“老板”、学生成“学徒”。老师是“主人”,学生是“奴隶”,这是高校学生私下抱怨的“四季青”话题。2013年,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杨恒明的一封“退学声明”,引起了轩然大波。声明称,“如果这样毫无意义的苦力劳动也好意思号称‘科研’,本人的确没有参加也不可能参加”;2016年,河北一硕士生拒为导师打工得零分评价;同一年,上海焦耳蜡业有限公司厂房发生安全事故,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张建雨指导的硕士生李鹏在事故中死亡。而在最近北航陈小武被取消教师资格,在这之前,导师性侵女学生的事件频频发生……师生关系,在合作还是劳力、自愿还是被迫、有偿还是廉价的利益博弈中,模糊了本来的面目。在研究生与导师的一再怒怼对掐中,鲜见相关制度建设的有效跟进。我们不禁要问:在应是知识高地、道德净土的高校,导师如何培养人、学生如何提升研究素养、学校如何加强科研管理?

  研究生阶段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导师具有指导研究生的资格与责任,是他们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重要引路人。研究生导师的意义在于“导”,指导、引导,正是这一特点,“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就成为对研究生导师天然的内生要求。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应常常自问育人的初心是什么,只有铭记初心,才不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敬仰与追随,研究生导师必须从方方面面为学生做出表率,做到知行合一。

  对研究生开说,固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某导师权力的胁迫,但畏惧权力而忍辱负重不但不可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对导师的不良行为形成客观上的纵容。如果自愿被导师奴役而求得权力上的偏爱,那就更不应该了,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不管怎么说,研究生勇敢维权才是正道。

  就杨宝德来说,从报道来看,不知是因为学校没有维权渠道还是有维权渠道而他不知道,或者他不相信维权渠道的公正性,所以他只能向原来的硕导和女友倾诉自己的苦恼,这也是造成其悲剧的一个原因。

  从根本上来说,理顺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根本上需要规范的导师制。

  目前的高校基本上没有相应的改革管理制度来约束导师职权以及彰显学生的权利,多是强调教师师德和自我约束,如果学生缺乏健全、畅通的维权渠道,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学生就是有忍辱受屈的份,或者走向极端。

  我国现在虽有导师制,但导师一方面在行政评审和考核中已经失去对教育和学术理想的追求,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用自己的声誉对学生质量负责的意识。这就需要鼓励高校探索推进学术自治、学生自治。让学术自治通过学术共同体来明确导师职权,以维护导师群体的教育和学术声誉。让学生自治赋予学生参与学校办学监督、评价的权利,让学生通过学术共同体给予导师好评或差评。以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少数导师的不良行为造成的恶劣影响是甚广的。在知乎上有一个“研究生跟了一个很棒的导师是什么体验”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好的导师应该人品好、有经费、学识到位。很多学生也对他们遇到了一个好的导师而感到幸运。其实不论是在科研上,还是在论文写作上,或是在日常生活方面给学生无私帮助的好导师还是很多的,只是我们见到的报道不多罢了,对这样的好导师,应该给予广泛的宣传表彰,让良币驱逐劣币。

Tags:博士生之死因不堪奴役师生关系何以至此图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