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今日看点 >> 正文

网红“章丘铁锅”讲了什么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8/3/3 南方日报 子长 参加讨论

  在《舌尖上的中国3》上的6分钟亮相,让“章丘铁锅”一夜爆红。相关报道说,“章丘铁锅”不仅成了网民热搜的“神器”,其在天猫店的销量更是“同比增长了6000倍”,而且还受到不少来自国外的订单。这本算不上新鲜事,借助央视作为平台的强大传播力和“舌尖”系列纪录片的品牌号召力,此前已有一批地方美食走红,但假如细细梳理就会发现,与之前那些美食凭借独特的风味吸引人不同的是,“洛阳纸贵,章丘无锅”则展现了另外一条道路。

  为了突出“器”对烹饪的作用,纪录片提到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个说到做鲁菜“煎转黄花鱼”时,需要厨师抛翻整条鱼,而铁锅经过锻打形成的深内弧,可以避免外抛。对此,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有网友说,锅的深浅实算不上什么特色,换个塑料锅同样的内弧也可以做到。不过,在我看来,人们追捧“章丘铁锅”,在意的并非是这样的细节,而是其作为一种手工之物所承载的精神。“章丘铁锅”的传承人说,一口好锅要“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较起真来得出这个数字的依据是什么、是不是每口锅在制造时都要数着锻打次数,等等,都很难有确切答案,但这也未必就是决定性的。因为诸如“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这样的“标准”,承载的是更加丰富的内涵,即当一位手艺人扎扎实实做好一件事,并不断追求极致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成就品质。这大约与电影《一代宗师》中说“功夫是什么?就是时间”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此而言,“章丘铁锅”讲的是一个“匠人精神”的故事。

  还有一个是“品牌故事”。无论是片中还是此前的报道,都提到了“章丘铁锅”自上世纪90年代受到新型锅具冲击,铁锅师傅纷纷熄火转行,传统手艺濒临绝迹的状况。直到2009年后,年轻人冯全永等开了网店、注册了品牌、向当地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电视和互联网媒体对手工铁锅技艺争相采访报道,才让这一门传统手艺重回公众视野,最终形成今天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不能排除商业和营销的因素,但同时也让人们看到,古老技艺的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呵护和支持,但同样需要包装和品牌意识。站在营销的角度,讲好“品牌故事”并不是鼓励炒作,而是要更加深入地发掘那些传统技艺的内涵与精神,恰当地运用现代的传播手段,将之呈现在现代人面前,拉近彼此间的时代距离。换言之,只有当人们切实感到了传统技艺的文化价值,才不至于在器物的层面上过分去考究其现代实用性和价值,从而真正保护和传承它。

  “章丘铁锅”走红后,一时求购者众多。据说其位于济南的线下体验店,“每天都人头攒动”,很多人不远数百里专门赶来,期望觅得一口锅。照理说,这是好事情。不过,其传承人不仅拒绝了线下订单,甚至还下架了电商平台的铁锅商品并关闭网店,理由是“传统工艺的手工铁锅,都是一锤一锤砸出来的,不可能只为了赚钱而以次充好”。如果有人担心“匠人精神”的“沉稳”与品牌营销的“张扬”必然会产生冲突的话,那么“章丘铁锅”传承人的上述做法,无疑给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我们期待这样的做法能一如既往坚持下去,就像其呼吁的:“人们能以更为冷静的心态对待传统手工艺品,也能让匠人师傅更专注地做好手工铁锅,让消费者能买到真正的章丘铁锅,这样传统手工艺才会越走越远。”

Tags:网红“章丘铁锅”讲了什么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