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今日看点 >> 正文

用烂苹果榨汁,“出口”不是挡箭牌

http://www.newdu.com 2018/10/18 光明网 陈广江 参加讨论

  近日,媒体暗访发现,山东青岛莱西腐烂变质的落地苹果被大量送往青岛海升果业被加工成果汁。相关部门检查时发现,大量腐烂苹果通过拣选流水线,按照公司张贴的标准,这些苹果都不符合标准。该企业称,果汁档次高,95%出口,后改口称全部出口。

  按理说,所有出口的商品都要经过相关的检疫,保证达到质量过关才行,而该食品企业却将2毛钱一斤的烂苹果加工成果汁专门销往国外,令人难以相信。这种拙劣不堪的说辞都能拿的出来,涉事企业丑闻面前的尴尬和窘迫恐怕早已写在了脸上。

  根据执法规则,若相关食品内销,归当地食药监部门监管;若出口,则归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监管。所以,面对当地食药监部门的抽检,涉事企业负责人才称全部出口;那如果检验检疫部门前来抽查,他们会不会改口说产品主要内销或全部内销?

  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国家标准里明确规定浓缩果汁的原料不能用落地果、腐烂果。用腐烂苹果榨汁始终是见不得光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强行狡辩只能越描越黑,执法规则摸得再清也无济于事。这家果汁企业大张旗鼓地收购腐烂苹果,肆无忌惮地生产“高档果汁”,当地食药监部门难辞其咎。一定程度上说,比苹果腐烂更需要警惕与预防的是商家良心的“腐烂”以及监管部门的失职失责。

  据报道,总部位于陕西的海升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商,号称中国果业的一个“传奇”。这次青岛海升果业被曝腐烂苹果榨汁丑闻,为“传奇”敲响了警钟。大品牌尚且如此,小企业更难令人放心。有网友调侃称,此事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果汁原料里有苹果,而非纯勾兑。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守住食品安全底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这本应是社会上下的一致共识。但高压之下,仍有心怀侥幸的商家,因此除依法严惩外,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监管漏洞都值得进行深思:从生产到餐桌,这些问题食品是怎么一步步越过监管,跨过检测,来到我们面前的?这些一例例个案的背后,有没有什么共性的问题需要引起人的注意?

  眼下,当务之急的是彻查问题果汁事件,将产品流向说清楚,用法律利器让践踏底线者付出代价,为食品安全问题敲响警钟。

Tags:用烂苹果榨汁,“出口”不是挡箭牌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