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环保局官方微信公号“曲阳环保”发布一篇“我县拘留2名燃烧散煤用户”文章称,查处的34名违规燃用劣质散煤人员中,有2人不听劝导,二次违规燃用劣质散煤,给予其治安拘留处罚。12月8日晚间,曲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在官方网站发布情况说明表示,此消息内容有误,系工作人员失误所致。(12月8日新京报)
根据上述情况说明表述,系工作人员失误所致。该县没有对燃用劣质散煤人员进行过拘留。文中所称“赵某某、赵计某2人不听劝导,二次违规燃用劣质散煤,给予其治安拘留处罚”,实为2人燃用劣质散煤后给予了批评教育。文中2张图片实为12月6日因非法排污接受询问的张某某、王某某照片。
一时间“拘留燃烧散煤用户”无疑让人云里雾里。也就难免让公众对此事件的真伪充满了揣摩乃至质疑。究竟对燃烧散煤用户是否进行了“真拘留”,还是真就是“纯失误”所致,前后不一的“官宣”令人瞠目。如果,各级部门的“官宣”都是如此前后不一,必然会损伤政府的公信力,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更会给公众造成误导。
更何况,此前曲阳县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对于违规使用劣质散煤的村民,“第一次发现只是训诫,劝其改正,不听劝阻继续使用劣质散煤的才给予治安拘留。”那么,也就意味着老百姓使用劣质散煤是有可能被“治安拘留处罚”的。当地打击劣质散煤的决心自然值得肯定,但拘留人的做法是否于法有据值得商榷。
诚如环保专家所言,“地方政府对事情前后通报不一致或随意更改,没有担负起官方应有的责任,消耗政府公信力,不利于建立诚信政府。”在此事件中,孰真孰假?是曲阳县环保局官方微信公号发文是真实的,还是曲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情况说明是准确的?这其中,必定一真一假。而事情的真相,亟待拿出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
根据情况说明,目前曲阳县政府正在对造成工作失误的人员进行调查处理,对由此造成的影响深表歉意。必要的追责很有必要,但比追责更重要的是“事情真相”。“官宣”自己拿自己的脸,不仅说明了相关责任不明晰,更直接彰显了对公众权益的不尊重。同样,既然真是“失误”造成的,公众也并非会揪着“小辫子”不放。
同样,此次事件中,当地政府更应该关注的是,二次违规燃用劣质散煤给予其治安拘留处罚,是否妥当须慎重考虑。毕竟,环境治理很重要,但是更须以民生为基。毕竟,老百姓的取暖问题才最大。而治理环境正是为了老百姓,症结不从根本上治理,燃用劣质散煤就难以绝迹。背离了民意,这比此次事件的真伪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