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体验一把“荒野求生”,泸州4名小学生备齐雨衣、打火机、鱼线,还带了一口锅和米,一起逃课上山。事发9个多小时后,合江县公安局白鹿派出所将“熊孩子”们全部带回。(12月11日 《四川日报》)
几个小学生,没有多少野外生存技能和经验,却敢逃课体验“荒野求生”,我们除了惊讶之外,更多的是该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野外生存其危险程度不言而喻,如果没有家长和学校的引导,很容易发生意外。
据悉,此次四名小孩是翻越围墙逃课,逃课前就准备了雨衣、打火机、米、鱼线、刀具等野外生存装备,甚至还挂了一口锅。看到这里,真令人哭笑不得,也从侧面反映出这几名孩子早有准备,并非一时兴起,而这样的任性行为,让家长和民警着急,要知道,山间天气寒冷,孩子一不小心完全可能感冒、发烧,加上有野猪野兽出没,这都对孩子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但我们也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敢于冒险的精神,这也是其值得肯定的一面。
那么,孩子们为何会出现这种行为?在笔者看来,现在的孩子基本都疲于学习,每天不是写作业就是读书,生活十分枯燥乏味,很多孩子希望能够多点娱乐生活,他们盼望偶尔能够组织几次自己喜欢的活动,比如看着电视里面那些荒野求生节目,觉得十分刺激,便想模仿,才会发生后面逃课体验“荒野求生”的事情。
的确,当下学校不敢轻易组织各种大型户外活动,因为安全问题是很麻烦的问题,一旦出现一点点安全问题,学校都担负不起责任,为此,很多学校选择“一刀切”,加上一些学校为了抓教学成绩,不愿意组织此类活动,耽误孩子学习时间。家长也更愿意让孩子去各种补习班,即使一些家长带孩子去游玩,也只是各种游乐园、公园等,像户外活动这种增强孩子实际生存能力的活动少之又少。
不可否认,学校和家长都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学习着想,然而一味忽视孩子这方面的诉求,反而可能引起孩子更浓的兴趣,家长和学校应该正视孩子这方面需求。比如美国就设立了一些大规模的野外生存训练实验基地,参加的学生有几百万,都是自愿参加的;日本将野外生存能力视为青少年必备的一种生活技能,建立了专门的训练基地,在《保健体育大纲》中特别强调学生的体育课与大自然结合开展;新西兰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则直接将“野外生存生活”内容列入课程。从这些不难看出,国外都是十分重视野外生存能力的培养,笔者也希望家长和学校要重视这方面引导。
不管如何,家长和学校都应该在“荒野求生”方面积极引导孩子,防止孩子们盲目涉险,而且开展户外生存活动,能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精神和自主能力,发展学生个人的社会技能,让孩子变得充满活力,为保护和关注环境等提供了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在批评孩子逃课体验“荒野求生”时,不妨多点引导,这样得到的效果也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