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新股在近期掀起了一阵疯狂的炒作风暴,最终在证监会的强势降温下,市场对次新股的无厘头炒作才有所收敛。实际上,对于屡屡出现的疯狂炒新行为,停牌自查的手段仍略显单一,监管层应在此基础上考虑多管齐下,彻底抑制市场无厘头炒作次新股的不正之风。
受低价、低市盈率发行等因素影响,新股上市后遭遇爆炒还情有可原,但在高位打开涨停板之后,次新股依然遭到市场的疯狂炒作,则明显不合情理。而看似不正常的情形,却在A股市场屡屡上演。诸如,从5月31日以来,次新股板块的累计涨幅为23.71%,远超同期大盘3.9%的涨幅。而从次新股个股的表现来看,则更为疯狂。以苏奥传感为例,从5月20日-6月29日,短短27个交易日内股价涨幅就已经高达116.8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疯狂炒作次新股的现象如果持续,将为A股市场的稳定发展埋下隐患。次新股经过疯狂爆炒之后,市盈率普遍偏高,尤其需要快速释放业绩来消化被炒作出来的高估值泡沫,而一旦次新股的业绩不达预期,甚至出现下滑,将意味着股价泡沫迅速破灭,继而相关个股的股价将会出现崩盘式下跌,最终将导致次新股板块乃至整个A股市场出现较大波动。
而监管层也显然意识到了市场有关次新股的非理性炒作,紧急要求维宏股份等多只热门股进行停牌核查。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震慑时效性仅有短短的一个交易日而已,在集体大跌之后的次日,次新股又有再度卷土重来的态势,不少板块内个股再度冲击涨停板,似乎仍想延续疯狂炒作之路。
在笔者看来,打击疯狂炒作次新股对引导A股投资者投资理念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必须多管齐下,力图将无厘头炒作的不正之风连根拔起。除了停牌自查之外,监管层更为重要的是彻查无厘头炒新背后的利益链,让助推次新股股价飙涨的“操盘手”付出沉重的代价。
就目前市场炒作次新股的模式来看,似乎已经有了机构、游资联合坐庄拉抬股价的嫌疑。次新股在高位放量打开涨停之后,一般都会有机构专用席位高位斥巨资买入,这部分被接盘的筹码也往往被机构锁定,实际上也为后期游资、机构联手拉升股价减轻了抛售压力。而通常情况下,次新股的流通市值本身较小,多在10亿-30亿元之间,在被机构高位接盘部分筹码并锁定之后,剩余的流通筹码实际上并不多,这也大大减轻了主力资金在炒作过程中的资金成本。与此同时,次新股的市场关注度本身较高,因而主力资金在疯狂炒作的过程中,根本不用担心市场无人参与。而在疯狂的炒作过程中,游资击鼓传花边拉高股价边赚钱,而最初接盘锁定筹码的机构,在股价大幅拉高之后也获利出逃。由此可见,监管层应该对次新股炒作过程中大举买入以及频繁参与股价炒作的机构和游资进行彻查,如果发现有利益关联方,则对其做出严格的处罚。
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次新股上市公司的信披工作。对于股价涨幅较大、市盈率明显偏高的次新股,上市公司应该每五个交易日发布一次高风险提示公告,具体说明公司的经营情况,可能遇到的经营风险,以及公司的估值水平与行业平均估值水平的对比差异,这样才能全方位为市场揭示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
此外,还可以从交易规则上强制性地为投资者剔除部分炒作次新股的风险。诸如,对上市新股统一设置6个月的特殊交易期。在特殊交易期内,凡是没有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的投资者不能对次新股进行主动买入交易,这样不仅能规避一大部分年轻投资者的交易风险,而且还有助于对新股上市后遭遇爆炒进行强制降温,因为参与买卖的投资者数量被大幅削减。而当监管层采用多管齐下的打击策略之后,市场无厘头炒作次新股的风气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