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永刚
新三板一揽子流动性解决方案终于开出“第一单”,9月12日,全国股转系统部署了私募机构做市业务试点申报工作。这意味着新三板将增加做市商供应,打破券商垄断做市业务的现状,对于当前低迷的市场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露。
自2014年8月25日新三板做市商制度落地以来,初期选择做市转让的挂牌企业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在一定程度上、一段周期内有效提升了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尤其自做市商落地至2015年上半年,做市商制度的建立对活跃新三板市场、提升市场整体估值起到了较大作用。然而,此后在增量资金匮乏以及做市商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做市商改善市场流动性这一路径遭遇瓶颈。
目前仅就做市商制度来看,除需要优化做市商具体交易规则之外,做市商数量不足也是最重要原因之一。截至目前,新三板做市商均为主办券商,并且目前仅有86家,与当前9000多家挂牌企业、1600多家做市企业的做市需求严重不匹配。
据笔者了解,自去年年底以来,新三板做市商一直未扩容,做市商的垄断地位难以打破,直接导致了新三板做市制度的异化,包括做市商拿票价格、拿票形式、撮合交易等,给市场正常运行带来一定风险,最终对市场流动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受改善流动性局限性以及做市商数量有限影响,导致转做市交易方式的企业锐减,流动性陷入低迷。
此次扩容做市商是新三板流动性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重要一步。私募参与做市试点是管理层对新三板交易制度特别是做市制度建设和完善的一种积极探索。私募机构更高的灵活性和敏锐性,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板二级市场流动性,同时将间接倒逼或者带动券商优化做市业务,增加做市资金,提升市场流动性。
更重要的是,引入私募机构参与做市将打破券商的垄断思维,是未来放开包括私募、基金、期货公司等非券商参与做巿业务的积极探索。可以预见,此举将开启非券商做市商参与做市制度时代。
笔者以为,私募参与做市对市场流动性的提升有待验证,这取决于私募参与的积极性、做市业务水平以及监管层推进试点扩容的速度以及监管尺度。但是,从新三板2013年揭牌以来,每次新制度供给都伴随着一定的政策红利期,并且“抢先得红利”的规律一直在延续,因此私募抢先申请参与做市试点更显市场敏锐性,更可以收获远期的预期收益。
可以预见,私募参与做市试点将为改善市场流动性、更多非券商参与做市趟出一条路。但也应该意识到,改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需要循序渐进,更需要全方位、多个层面入手,通过一揽子流动性解决方案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