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4日,中海和中信两大央企地产重组大幕拉开。半年之后,伴随一纸公告,历经半年的中海中信地产业务整合顺利落幕。
9月22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00688.HK)发布公告披露,中海地产通过增发配股的方式收购中信地产楼面面积3155万平方米土地资源的交易全面完成。中海为此次收购共支出370.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10亿人民币)。
在交易正式完成的同时,中信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作为收购标的一部分,将在公司经营范围、实际控制人等方面进行变更。时代周报记者翻阅中信地产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已于9月12日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即意味着,中信房地产需按照项目公司原则进行房地产开发。
过去近10年时间里,中信股份对旗下中信地产、中信泰富两大地产业务平台进行整合,却一直未有突破性发展。如今,旗下住宅业务选择与中海合作,中信股份也得以成为中海第二大股东,约占增发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10%,享受整合红利。
“2014年中信股份上市后,集团的战略导向发生了明显变化,要寻求成为行业领导者。如果凭自身实力成为不了,就寻求行业的领导者进行合作,间接成为行业领导者。”中信地产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炯在一次公开场合声称,此次房地产重组,中信能更专注发展商业地产,尤其是大型综合项目的开发。这是一种双赢。
反观中海地产,与中信楼面面积3155万平方米的土地资源,折合地价仅3550元每平方米。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合计权益建筑面积2352万平方米,相当于中海外去年年底土地储备的57%。交易完成后,中海土地储备进一步增加至6700万平方米。
从2010年开始,这家央企便开始进行大规模兼并收购来获取土地和项目资源,截至目前交易对价近700亿元,涉及数千万平方米土地储备。
在正式完成并购后,中海中信何时实现财务并表,成为外界所关注的又一个话题。中海地产品牌部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中海地产的三季报中,会有数字是包含中信的。该部门透露,财务并表的具体工作还在进展当中。
与资产整合并行不悖的,是人事上的调整。
据媒体报道,在与中信的整合过程中,原中信地产员工最终只有三成左右选择留在中海,绝大部分为基层和新员工,而一大批有一定级别和年限的管理人员则大多选择了离职,这一比例超过了70%。
8月30日晚间,深圳市中洲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人事任命公告,聘任原中信地产深惠(深圳惠州)公司总经理彭伟东为公司副总经理。这也成为中海中信业务整合后,第一个公开的高管离职案例。
3个多月后,令外界始料未及的是,主导并购案的中海地产主席兼行政总裁郝建民突然“闪辞”,而与中信的整合难题却逐步显现,郝建民继任者前方的路并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