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万科股权之争中的几大角色——宝能被传出有意转让 万科A 持股,恒大高层公开表态无意控股万科A。伴随这两大外部力量止步以及相关方之后可能的减持,万科第二大股东华润有望“重坐”第一大股东位置。不过,经历了股权之争后,万科和华润之前延续十多年的默契或已消失,留下的只有“裂痕”了。
万科在12月19日宣布的终止与深圳地铁的重组公告,在原因说明中特别提到“公司部分主要股东公开表示对本次交易方案存在不同意见……截至目前,各方尚未就本次交易的具体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在2016年中明确表示反对万科与深圳地铁重组的宝能和华润中,当宝能不再追求万科控制权,出面阻止以上交易的只剩华润一家。
“静待”变局的华润
自去年宝能系在二级市场收集万科A筹码并直奔万科第一大股东位置而去后,万科就进入到了股权争夺“模式”当中。在万科原第一大股东、现第二大股东华润象征性增持,以至于在“沉默”中失去第一大股东位置后,万科主动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2016年3月13日,万科A公告称重组的对手方为深圳地铁集团。6月17日,万科A发布重组预案,拟向深圳地铁发行股份,以456.13亿元对价收购深圳地铁旗下的前海国际100%股权,交易后万科A将获得前海 枢纽 项目和安托山项目两个优质项目资源,深度介入地铁集团的“轨道+物业”模式。
这一重组预案若得以施行,将带来几方面影响。万科A的总股本将由110.39亿股上升为139.12亿股;深圳地铁持有万科A的股份比例将达到20.64%,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宝能系”持股比例将从当时的24.26%(现持股比例为25.4%)降为19.27%,由第一股东退居第二大股东;华润及其子公司合计持股比例将从15.24%降为12.1%,并由第二大股东变为第三大股东。
该方案对志在万科控制权的宝能系来说自然不可接受。在预案发布后,钜盛华、前海人寿向万科A发出通知,提请万科A董事会召集201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并提出了罢免包括王石、郁亮在内的董事、独立董事和监事等一系列议案。令外界感到意外的是,代表第二大股东华润的3名万科董事会董事在6月17日召开的以上重组预案审议会议中投了反对票。会议结束后,华润投诉万科董事会会议程序违规。同时在宝能提出罢免万科董监后作出回应称,反对重组预案、重组预案审议程序违规以及关注万科内部人控制等问题。
在宝能和华润明确表示反对后,万科这项预案在未来的股东大会审议中必然会被否决。万科最新公告显示,华润反对以上预案的态度依然,而交易的终止也符合华润的“要求”。
裂痕扩大的“万华”
事实上,万科推出重组深圳地铁预案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寻求白马骑士以抗拒野蛮人来敲门,更在于启动万科新一轮增长。
万科在终止此次交易的影响中称,“公司预计,终止本次交易对公司的短期财务状况不会产生实质不利影响”。同时表示,依然坚定看好“轨道+物业”模式的发展前景,未来公司将继续以“城市配套服务商”为发展方向,积极把握以轨道交通为先导的城市发展中的机会,围绕轨道交通进行业务探索和战略布局。公司也会继续保持和各类机构的沟通,探讨合作路径,寻求战略协同,发挥专业优势,深入践行“轨道+物业”的开发模式,进一步提升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万科只提到了终止此次交易对短期财务不构成影响,没有提及长期财务问题。实际上,深圳地铁拟注入万科的两个项目真正为上市公司贡献利润是在2018年后,此次交易终止,意味着万科2018年以后的计划中的一部分利润已然消失。
这个结果,对万科来说是一个遗憾,甚至是损失;对华润来说,一方面证明了其“反对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代表了其一贯的只做“安静的财务投资人”、不介入万科经营的惯例或将一去不复返。双方在股权争夺事件中产生的一系列裂痕,在万科重组深圳地铁失败后不仅没有平复,反而似乎在加剧。
若宝能将其持有的万科股份分散转让,华润极有可能重新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它与万科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变得会更加微妙。万科独董华生曾撰文指出,“因为华润在万科控制权之争中令人困惑的左右摇摆和反复,使华润既丧失了第一大股东地位,又与经营管理层走向对立。因此,国资国企如何当股东,就不仅是一个万科的个案,而是一个大的战略定位问题”。
(原标题:万科股权之争近尾声“万华”裂痕难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