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 刘丁 发自广州
5月25日,减持新规发布前一天,有机构火线减持。
万丰奥威(002085)的第三大股东,在这一天减持了公司股票,其持股比例最后从5.17%减少到了4.99%。
该主动放弃“大股东”身份的机构,是建信华鑫信托慧智投资54号资产管理计划,是建信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的产品,根据公告,其减持的主要原因是“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需要”。
一天之后,5月2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第9号公告)《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后简称9号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意味着,相关各方在减持上市公司股票时,无法再像此前一样随心所欲。根据规定,持股5%之上就会被认定为“大股东”,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2016年1月,证监会曾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但随后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市场上屡次出现过桥减持、精准减持等违规减持行为。为了弥补漏洞,完善对“大小非”减持的监管,证监会研究评估之后,推出了新规9号文。
减持新规甫一推出,立竿见影。
大股东减持名利场
2016年,A股总计有1157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进行了减持,总计减持市值超过3500亿元,而同期IPO融资的规模仅为1600亿元。
极端状况层出不穷,2016年有超过330个股东实现“清仓式”减持,某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了顺利减持,运用各种套路,借机抛售。
最具戏剧性的是山东墨龙。公司在2016年10月公布的三季报中称,预计2016年年报净利润将扭亏为盈,达到600万-1200万元。随后公司股价迎来一波强劲上涨,从最低8元附近上涨到超过13元,甚至创下股灾以来新高。
大股东借机减持,根据公告,2016年11月23日以及2017年1月13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恩荣及儿子合计抛售3750万股,套现3.6亿元。
令人错愕的是,减持十余天后,2017年1月26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16年亏损4.8亿-6.3亿元。
目前,张恩荣父子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股票已经ST,股价跌到4元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某些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利用定增、可交债等工具,套取差价利润。
“在可交债业务中,公开的秘密就是:机构怎么会满足债券微薄的固定收益?大家就是利用可交债的隐秘性和灵活性,合伙拉高出货,去收割散户。”北京一家中型证券公司机构部的王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可交债最常用的套路是: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债获取资金,配合释放利好、炒高股价,交易对手借机换股并卖出,赚取差价利润,此股东也就不必再归还此前取得的资金。
新规围堵漏洞
“减持新规的初衷,就是希望减慢股东的减持速度;希望A股市场的减持潮不对市场造成太大的冲击;打击股东利用财报作假、高送转等利好配合加上短时间大量精准、清仓式减持,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国投安信期货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如此评价减持新规。
根据证监会9号文以及上交所和深交所公布的细则,新规则针对的群体为:1. 大股东,也就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持股5%之上的股东;2. 董监高;3. 股份来源是公司IPO之前取得的;4. 定增取得的股份。
对于这4类群体,新规给他们的减持行为套上了“紧箍”,包括:1. 大股东通过竞价交易减持,3个月内不得超过1%(占公司总股本);2.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连续90天之内不得超过2%(占公司总股本),且受让方6个月内不得转让;3. 定增取得的股份,在解禁后12个月内减持股票数量不得超过其持有的50%等。
同时减持新规还将可交债、股权质押纳入规则,指出:因司法强制执行、执行股权质押协议、赠与、可交换债换股、股票权益互换等减持股份的,应当按照本规定办理。
新规发布后,许多大股东突击减持到持股5%之下,恰是为了规避“大股东”身份带来的减持“紧箍”。
而由于给定增和可交债获取的股票减持也被套上了“紧箍”,意味着减持名利场上的成熟套路,都无法再继续下去,现存的则面临成本增加的压力。
在市场层面,减持新规也客观上缓解了市场的减持压力,及时维护了市场信心。
2014年以来,定增融资井喷,2016年定增规模近1.7万亿元,随后而来的问题就是解禁和减持。据统计,在未来12个月里,共有超过630个定增项目解禁,规模达到1.3万亿元。
减持新规及时实施,使得1.3万亿元定增解禁中的6500亿元或再向后延长12个月才能减持。
市场应激反应
减持新规发布之后,仿佛被马蜂刺到手,市场作出本能的应激反应。“客观上,减持新规促使大股东短期快速减持。”国投安信期货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评价道。
东方园林(002310)损失了一个“大股东”。其股东中泰创展(珠海横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5月31日减持了占公司总股本1.47%的股票,将持股比例降低至4.99%,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原因是“自身业务发展需要”。
东方园林的公告中,还特意说明,此次减持,没有违反9号文等相关规定。
川金诺(300505)、三六五网(300295)也即将失去两个“大股东”。5月31日、6月1日,这两个公司前后发布公告,预披露持股5%以上股东的减持计划。计划减持的股东的股票来源,都是上市之前持有的,减持的比例也都极其精准,都是控制在减持至5%之下。
由于9号文带来的规则变化,东华测试(300354)不得不放弃减持计划。6月9日,东华测试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在2017年1月曾计划减持,比例为占公司总股本的4.99%,但是由于9号文等法律法规,还没来得及进行减持的控股股东,决定终止减持计划。
金利科技的收购交易也因为9号文暂时泡汤了。按照原计划,金利科技将进行定增,并支付现金购买资产,6月9日上会,但却突然公告说,由于交易对手不同意,需要重新谈判商务条款,只有终止本次交易。
减持新规公布之后,天海防务(300008)6月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高管终止减持计划。同一天,天海防务又发布了增持公告。几位董事、高管在二级市场合计买了5万股左右的公司股份,按照7元左右的市价,增持花费了35万元左右。
而就在此公告的短短一周之前,5月22日,天海防务的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刘楠,一次性把公司总股本3.91%股票抛售了出去,套现3.3亿元,第二大股东李露也在随后将占总股本3.26%的股票减持,套现2.5亿元左右,两人合计套现5.8亿元左右。而在减持新规施行之后,是明确禁止大股东一次性抛售如此大量的股票。
由于大股东及相关方的减持被9号文绑上了“紧箍”,号召公司员工买股票,大股东兜底的戏剧性一幕上演了。据统计,6月2日以来,已有超过20家A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号召员工“兜底增持”。
回归投资本质
减持新规正在对规则漏洞全面“打补丁”。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为了贯彻实施减持新规,证监会于6月初召开专题视频培训会,要求准确理解制度规则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主动积极履行好监管工作职责。
目前,减持新规的威力已经显现,大宗交易成交明显下降。根据沪深交易所的数据,减持新规之后3个交易日里(5月31日到6月2日),上交所大宗交易日均成交金额下降35%,成交笔数降低24%,深交所方面,日均成交额下降26%,成交笔数下降32%。减持新规之后的一周内,两市大宗交易金额环比下滑43.12%。
此前流行的大宗交易“过桥减持”模式为:大股东减持通过大宗交易,以折扣价卖给接盘方,再由接盘方在之后的几周内逐步在二级市场卖出。而根据减持新规,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连续90天之内,不得卖出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且受让方6个月内不得转让。这样就堵死了过桥减持的生意模式。
在定增方面,减持新规将定增的减持也纳入到监管之下,根据交易所实施细则,定增获得的股票,解禁之后12个月内,不得减持超过其持股量的一半。这意味着,参与定增的资金,需要耐心等待更长时间,才能抛售兑现。
定增基金应声下挫。根据万德数据,减持新规实施首个交易日,剩余存续期在一年内的定增基金平均跌幅为0.2%。
“这基本上宣布了定增基金的死刑。”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对时代周报记者评价道。
证券公司生意越来越难做。“业务套路,一个个被政策堵死。”前述北京中型证券公司机构部的王明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部门在不断调整方向,此前重点是定增,但后来调整为做可交债、股权质押等,帮上市公司大股东做市值管理,但减持新规又把可交债及股权质押取得的股份减持行为纳入监管。
银行方面,犯愁的是已投入到定增和股权质押的资金。华东某城市商业银行的李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银行资金对股权质押、定增项目肯定是愈发谨慎,未来,大股东融资门槛必然提高。”
根据中证登的数据,截至5月26日,A股总计3254只股票中,有3203只股票参与了股权质押,被质押的股票数量占整个A股总股本的10%左右,质押市值合计5.45万亿元,其中被质押给银行的约为1万亿元,更多的是被质押给了证券公司,达到2.72万亿元。而随着市场下跌,2017年以来已有104家公司不得不补充质押。
最近一周,李经理正忙于研究政策,其所在银行存量的定增、股权质押项目资金,有几十亿元规模。此前,质押给银行的股票一旦跌破平仓线,理论上会被银行迅速卖掉,以保证银行本金安全,但减持新规把定增和股权质押取得的股票也纳入监管,这就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才能减持掉。
因此,李经理正准备与相关方谈判,讨论减持新规带来的资金成本增加,由谁来承担。
在股权投资市场,减持新规要求,股票来源是IPO之前取得的股票,在减持时,也要按照新规进行,意味着股权私募基金的运作周期将延长。
“真正有投资价值、有内生增长的好公司,根本不用担心减持新规,因为好公司上市前后的股权增值空间极大,并不担心减持时间的延长带来的资金利息成本等。只有那些想投机赚快钱、骗散户钱的制度套利,没有前途了。”深圳一家专注股权投资的私募基金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说,“趋势是,市场将回归投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