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反复徘徊之后,11月1日,两融余额达到10051.09亿元,这是自2016年1月14日跌破10000亿元以来两融余额首次再度站上万亿关口。其中,截至11月1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5930.8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8.88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4070.0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4.90亿元;两市合计10000.8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53.78亿元。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从规模来看,今年7月底之前,两融余额一直在9000亿元以下徘徊,8月份之后,两融余额迅速攀升,9月份达到9500亿元以上,10月份之后则一直在9800亿元至10000亿元之间徘徊。截至目前,按照申万行业分类,非银金融、电子和有色金属的融资余额分别达到810亿元、638亿元和619亿元,位列28个行业前三。从加仓规模来看,今年6月份以来,有色金属、化工、非银金融是两融资金加仓最多的板块;京东方A、中国平安和科大讯飞则成为期间融资净买入最多的个股,分别达到49亿元、46亿元和40亿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两融余额时隔22个月重新站上万亿关口,体现了市场风险偏好的上升。中信建投证券认为,从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角度来看,自2010年两融业务开展以来,剔除业务起步阶段,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中枢在2%-3%,牛市期间峰值达4.73%,低迷期中枢在1%-2%。今年1月以来两融余额从9329亿元增长到10000亿元,期间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2.1%左右,主要是由于IPO加速扩大了流通市值规模。在IPO加速仍在持续的背景下,当前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仍然相对较低,比例与规模均存在进一步上升空间。
而从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来看,WIND统计数据显示,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曾在2014年7月到10月期间从11%快速上升到16%,在2015年1月达到峰值20%。当前两融交易额占成交额比例的上升则相对温和,最近3个月从10.14%上升到10.52%。
与两融规模突破万亿同时发生的,则是在微观经济层面中国企业盈利能力的普遍回升。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A股3408家上市公司三季报数据已全部披露。前三季度,A股整体实现总营收27.7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5%;实现净利润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8.26%。在剔除银行及两桶油后,A股实现净利润1.37万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48%。2017年前三季度,A股实现盈利的上市公司共计3136家,占全部A股比例高达92.02%。在宏观经济层面,中金公司将2018年实际GDP增速预测上调至6.9%。
一些外资投行也纷纷对A股表示看好。瑞银资管表示,虽然A股与H股今年以来大幅上涨,但整个市场估值还是比较合理的。瑞信则表示,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在未来三至五年,中国证券市场将会显示出前所未见的潜力和机遇。花旗银行则重申,因处于盈利上升周期、宏观经济及市场情绪有所改善,对中国股市仍然看好。
在乐观之余,一些机构则认为,应当理性看待两融指标。天风证券认为,对两融指标应理性看待,历史数据显示两融指标并不是市场走势的前瞻指标,但两融指标的提升是股市增量资金的重要证据。融资买入行为的确同市场走势有高度契合之处并且能反映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但也要看到,这一指标最多是个同步指标,并没有太强的预示作用,甚至会表现出些许的滞后性。在市场回调之前,常常能看到融资买入额突然迅速地向上突破;政策规则的变动,也常常难以改变方向,因此也不要过度依赖两融指标做方向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