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证券 >> 新三板 >> 正文

新三板公司董秘自述:其实不想走 但没投资人达到要求

http://www.newdu.com 2017/5/10 每日经济新闻 佚名 参加讨论

001-001.thumb_head

  每经记者 张祎 每经实习编辑 曾艳艳

  4月24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更新至“11111”家,这一天被网友戏称为新三板豪华“光棍节”。

  接连三天,这个略显孤独的数字就定格在股转官网上,一直没有变动过。

  “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我一直在关注,之前每天都会有增长,怎么连着几天都是11111家,难道那几天没有新增的挂牌公司吗?”一位投资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出了疑问。

  记者打开股转官网“业务周知”一栏发现:在4月24日至26日,每天都有新增公司挂牌新三板,与此同步的是,也有相当数量的公司终止挂牌。正因为这“合拍”的节奏,才导致“11111”这个数字连续霸屏了四天。

  据Choice统计,4月新三板新增挂牌数量仅116家,相比3月份的298家、2月份的316家,呈悬崖式下滑。与之同步的是,想要“逃离”新三板的公司队伍正在逐渐扩大。截至5月5日,2017年以来摘牌的新三板企业共有102家,远超去年全年56家的数量。新三板围城现象越来越明显——城外的企业想进去挂牌,城内的企业想出去寻找远方。然而,资本市场从来都是名利场,挂牌公司和摘牌公司终究逃不过一个“利”字 。

  陈先生,是一名摘牌不久的基础层企业前任董秘。因为企业摘牌了,他也被迫跳槽,去到另一家挂牌公司继续从事资本对接工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他详细讲述了“前东家”从挂牌到摘牌的整个心路历程。在他的故事中,或多或少能看到了许多新三板公司的影子。

  越来越多的新三板企业奔赴IPO,提前布局至关重要。关注公众号“NBD财访”进入微信平台,获取最优质新三板公司董事长的深度访谈,在此前专访的企业中,金宏气体等公司的IPO申请已获证监会受理,确成硅化等6家公司已进行IPO辅导。

  披上“上市公司”的外衣

  陈先生所在的S企业是一家TMT行业公司。记者与陈先生相识很早,记得第一次拜访S公司时,与陈先生的交流主要停留在S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及核心竞争力等问题上。让记者记忆犹新的是,彼时,陈先生颇为自豪地多次强调S企业已不是一家小公司了,而是一家公众公司。

  当时,聊到挂牌新三板为公司带来哪些变化时,陈先生给记者说起了一个细节。虽然公司是挂牌企业,但是在与其他客户打交道时,对方多会称呼S企业是“上市公司”。对此,公司基本上从来不会主动澄清,详细向对方解释,挂牌公司其实属于“非上市公众公司”。

  “我们与客户打交道时,看出不少客户都乐意与上市公司打交道。这也难怪,(大家)觉得上市公司都是大企业,有保证。这种‘误会’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我知道我们不算上市公司,但是我们企业的产品一点都不差。”

  记者再次碰到陈先生时,提及往事,陈先生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他依然肯定了挂牌新三板的意义。他表示,从他角度来看,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从一家非公众公司走向公众公司,经历了一系列的“基因改造”,挂牌后也需要比照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等工作,确实有利于企业提升规范治理水平,增强发展后劲。

  找不到理想的投资人

  2015年是新三板高速发展的一年,挂牌家数猛增,各路资本纷纷涌入,可以说是那是新三板的“黄金岁月”。然而时移世易,2016年至今,资本寒冬开始笼罩着新三板,市场交投清淡、融资规模小、流动性差是去年新三板的真实写照。

  但是,整个市场环境的困窘,对于陈先生所在的S企业来说,似乎并无太大影响,按照他的说法,“我们企业其实不缺钱,也不缺投资者。”

  在发布拟摘牌公告前,陈先生还经常接到中介电话,大多是询问企业需不需要融资的,最多时,他一天接到过十多起这样的电话。

  陈先生掏出两部手机给记者看,“当时,这些中介只能联系我的座机,后来不知道他们怎么得到了我的手机号码,害得我又准备了一部私人电话。都说新三板现在特别缺钱,真没感觉到,至少我没感觉到。离我们公司不远有个创业园,那里面也有好些挂牌公司,其中有几家也融到钱了。有时候我们在圈子里交流的时候,他们均表示还没想好准备用钱干什么。”

  根据公开资料,记者发现从挂牌到摘牌,S公司始终没有过融资记录。陈先生告诉记者,每家公司情况不一样,在融资这件事上,需求也不一样。

  “挂牌新三板的那段时间,公司的主营业务发展不错,毛利率比较高,哪怕是到摘牌之前,每年也还有比较稳定的利润,总的来说,挂牌期间,公司是不缺钱的,的确不需要融资。”

  另外,也有股东惜售的缘由。陈先生说,原来公司的几位股东基本上都是公司的发起人,伴随着公司一路成长,对公司很有感情,因此在挂牌的过程中,没有强烈的变现欲望,不太想转让手中的股权,也不想通过定增稀释股权,这也是公司挂牌后一直没有交易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提到,很多新三板一些挂牌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不少创始人股东都不想股权被稀释,少量放出的股权也是给予员工作为股权激励,或者是引入战略投资者,这类企业中大多有打算IPO的“野心”。

  对此,陈先生有自己的看法,“别人的情况,我们不知道。我们是的确不缺钱,但是如果当时我们愿意融资,一定是有两类人出现了,一类是能带来资源的,比如能帮我们拓展市场,让我们产品卖得更多;另一类就是战略投资者,能扶着我们往前走,能帮我们壮大,给我们规划。我们需要的是这两类投资者,不需要单纯的财务投资。但是很可惜,当时我接的很多电话基本上都是财务投资,甚至有的电话过来还要求对赌,这些我们一概都不答应,所以直到摘牌前,我们都没有融资记录。”

  基于成本考虑黯然退场

  按照陈先生的说法,企业当时经营状况不错,毛利率又高,又有公众公司的身份“撑腰”,这样的企业最终为何会走到摘牌这一步呢?

  面对这一问题,陈先生沉默了一会,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只是表示,“每家公司摘牌原因都不相同”。

  在记者一再催问下,陈先生终于开口解释,现在确实有很多公司在摘牌,但是每个公司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可能有其他资本运作的打算,有的可能有别的想法。他们公司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挂牌后,一直没有成交过,就是几个内部股东持有股份。而且,考虑到现在挂牌费用挺高的,这样“只出不进”意义不大。另外,公司未来想转型,如果继续挂牌新三板,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可能会对公司的发展计划带来一定的影响,虽然说他们也不是很想摘,但是公司从长远考虑出发,还是决定摘牌。

  对于每年交的维持费用,陈先生扳起手指给记者算了起来:“现在每年的费用还是蛮多,包括对股转的,对中登的,还有对一些中介的比如券商、律所、会所等等,现在中介费用确实蛮高的。另外,对于审计,现在股转要求越来越严,费用也是一直在涨。摘牌后,一年能省下几十万的费用吧”。除了每年需要交纳的这些必要费用外,陈先生说,其实挂牌公司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成本,尤其对于一些小公司来说,每年为了符合挂牌的监管要求,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融资再融不到,可能得不偿失,好多公司(摘牌)都有这方面的考虑。

  “其实,我们也不想离开,费用招架不住,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又没有融资,也不想做市,就这么耗着,每年那么大一笔费用支出去,心疼!最后干脆摘牌,公司一直没有交易,而且公司经营也不存在什么问题,所以摘牌的过程比较顺利。现在新三板摘牌的企业比较多,所以股转审核的也比以前慢一些,如果是有问题或是有瑕疵的公司,可能审核时间上相对要长一些。”

Tags:新三板公司董秘自述:其实不想走,但没投资人达到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