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轮融资估值高达20亿元、郎永淳代言、市场占有率过半……“16WiFi”作为行业中的巨头公司,如今也无奈瘦身。那么,其他知名公司的生存状况如何?公交WiFi的商业模式具有可行性吗?行业正经历着怎样的状况?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行业知名公司相关负责人及业内人士,发现不少公司倒闭、逃离或被迫转型,成本高企、变现困难是其主要原因。行业正经历转型的阵痛。也有从业者认为公交WiFi的“第二春”将会到来。
聚玩网络倒闭
16WiFi还活着,一些明星公司却悄然销声匿迹。
《每日经济新闻》曾在2015年4月对上海聚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玩网络)进行了报道。当时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聚玩网络运营公交WiFi不到一年就已实现盈亏平衡,并称聚玩WiFi的盈利模式就是非常成熟的手机浏览器盈利模式,包括网址导航分成、搜索分成等。但记者在2017年2月19日致电聚玩网络相关人士,询问公司近期运营情况时,却意外被告知公司已于2016年10月停止运营并宣布倒闭,团队解散。“公交WiFi成本太高了,前景不太好。去年春节过后我们尝试做长途大巴WiFi但还是没有办法实现盈利,最后钱用完了,融资也失败。”
“消失”的不只聚玩网络一家。2015年4月,由上下传媒负责的东莞市区部分公交免费WiFi宣布暂停服务,8月,北京公交车WiFi宣布断网改造;2016年7月,廊坊公交WiFi被报道因审查和升级无法使用。
数据才是王道
从2012年开始,公交WiFi在互联网巨头疯狂争抢“流量入口”的时代,以独特的公交车场景入口优势一度成为各大企业争夺的“地盘”。
记者了解到,16WiFi所属的七彩集团、巴士在线及华视传媒是较早投入运营的三家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视传媒和巴士在线还曾因为公交WiFi知识产权纠纷而大打出手,甚至诉至法庭,直接竞争态度明显。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业界当时对公交WiFi的市场预期及重视程度。
公交WiFi呼声虽高,但实际变现却并不尽如人意。2015年,巴士在线CEO王献蜀宣布公司业务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他表示,“巴士在线在探索BOL(BusOnline)移动未来的过程中发现,大规模推广公交WiFi其实是个伪命题,搭建公交移动WiFi网络是巴士在线移动互联网转型路上的一次试错。”
王献蜀坦言,搭建公交WiFi使巴士在线认清了用户对于WiFi(的使用需求)——上网,而不是繁琐地在手机登录弹窗中看广告,这加深了用户的抵触情绪。同时,4G网络降费提速,用户对于移动WiFi的需求降低,WiFi商业化运营成本更加高昂。
相比巴士在线,华视传媒否定公交WiFi业务的态度没有那么强烈,但也可以看出转型的步伐。
深圳市前海华视移动互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视互联)是华视传媒经营城市公共交通WiFi业务的子公司。为摆脱单一的公交WiFi覆盖模式,寻找更新的商业模式,华视互联还在大数据方面发力。2016年10月,华视互联宣布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协作,“华视互联海量的用户下产生的更为海量的数据,将与滴滴在公共交通这一领域实现互补。双方通过数据交流共享,发挥各自强大的数据分析优势和运营经验,对数据深入挖掘与运用来整合城市交通资源。”
WiFi行业垂直媒体猛科技创始人兼CEO雄歌认为,在WiFi实战中,数据才是王道,如何通过大数据支撑商用WiFi,怎么样将大数据与商用WiFi联合起来,打造商用WiFi数据环,成为相关企业要考虑和探索的问题。
盈利可行性本身不强
巴士在线和华视互联的转型,并不是个别案例。事实上,猛科技创始人兼CEO雄歌观察到,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整个行业都在开始转型,从以前简单的WiFi覆盖到探索更有价值的商业模式,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雄歌举例说,一些WiFi运营商开始聚焦于刚需市场和具体场景,例如高校、工厂等,为特定的用户群体提供移动服务,收入用户费用和服务费用,比如“WiFi第一股”柠檬网络就是针对工厂蓝领的场景;此外,通过整合安防、物联网等产品,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对于16WiFi的情况,雄歌并不感到惊讶,“从创业的角度分析,公交WiFi的商业模式存在很大的挑战,盈利可行性本身就不强。”
飞象网创始人项立刚认为,国内WiFi企业无法盈利的原因主要是竞争过于激烈导致用户使用成本过低,“国外的WiFi都是付费的,但到了国内就不一样了,做WiFi的公司扎堆,用户认为免费才是王道,你敢收费根本没人用你。”
热点实验室发布的《2016年中国WiFi产业变现报告》中指出,在WiFi成为刚需,在物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WiFi的应用已经多元化,生态已经日益成熟,其中商业WiFi的模式应该接受市场的洗礼,不能仅仅停留在提供网络服务,应该结合用户需求,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让商业模式更加清晰。
(实习生范文茜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