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以“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为主题的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隆重开幕,金融科技圆桌论坛成为本届博鳌的最大亮点之一,国内外诸多Fintech大佬到场论剑。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论坛上论述了金融科技在践行普惠金融方面的作用。他认为,普惠金融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可负担成本过高,本身的商业模式就不成立。而在金融科技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风险定价体系中,普惠金融的变动成本将大幅度降低,从而提升服务和风控效率、降低服务和获客成本。
以下是陈生强现场发言实录:
普惠金融的定义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指用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包括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都是重点服务对象。按照这个定义看,普惠金融最大的问题,或者说关键词就是可负担成本。
这里面的可负担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成本结构的不同会让商业模式产生很多的变化。固定成本高而变动成本低的商业模式其实是相对没有边际,可以快速复制。固定成本可控,变动成本低就是适合普惠金融的商业模式。
而社会上很多机构不愿意做普惠金融或者做不好的原因,我认为是变动成本高。市场上放贷每单的收入甚至覆盖不住成本,坏账率相对较高,更加剧了这类业务的亏损。所以,金融科技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需要解决重点就是成本高的问题。
拿我们做例子,解决变动成本高的问题。京东金融所有的业务前期都需要大量的数据、研发和系统的投入,我们把这个投入定义成固定成本。而每个订单的操作成本我们定义成变动成本。拿信贷业务来说,我们没有一个人工信贷审核,都是人工智能,机器自动化放贷,每单的变动成本近乎等于零。3分钟放贷,1秒钟处理几十万笔交易,这在过去的金融服务中是不可想像的。另外,通过数据风控体系,对不同的用户精准定价,控制好不良率的同时,智能化地对用户风险进行识别,比如张三可以放贷5万,年化5个点,李四放贷20万,年化4个点。每单的变动成本几乎为零了才能做到真正惠及用户。规模越大,摊薄变动成本,商业模式就会成立。
金融科技能够帮助传统金融提升服务和风控效率、降低服务和获客成本,从而服务海量的用户,通过智能化去实现规模化,服务信用长尾用户、小微企业,普罗大众,惠及民生。 所以说,金融科技和传统金融机构和传统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截至目前,京东金融已经累积服务了超过10万家中小企业,累积放贷总额达到2500亿。为农村人口放贷额度累积达到400亿,帮助了4.2万贫困人口得到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