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周,前后脚发布了两份PMI数据,市场上据此对经济前景做出解读,出现了几乎相反的两个结论。
其一,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7年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8%,连续两个月上升,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从去年四季度出现的经济企稳态势有望延续。
其二,3月份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51.2%,比上月下跌0.5个百分点。结合其同期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回落0.4个百分点,业界认为,这显示中国整体产出扩张率放缓,出现转弱的迹象。
其实,上述两个结论截然不同主要是由于依据的数据及其采集的标的带有明显差异而产生。众所周知,财新PMI前身为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和里昂证券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其采集对象集中于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更能反映小企业,私企的采购经理人动向,而官方PMI采集对戏那个囊括了全国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相比而言,财新PMI侧重私营经济类型,反映的是小规模经济体的运行情况,中国制造业PMI数据采集对象涵盖中央企业,类型更多样,更全面,数据结论相对更客观。
笔者在此无意评判两种观点是非,也不具备这一能力,但是,对于决策者来说,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比较,显然更加有利于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而且,在笔者最近接触的众多学者看来,由于每年一季度都是中国重大节假日集中时段,真正生产经营和工作天数不多,主要是受上一年四季度翘尾因素影响,延续性强,因而这一阶段的经济数据不足以具备作为推断全年经济走势的依据。
不管怎么说,两份PMI数据中相同的是,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均处于收缩区间,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在高位回落,这一方面显示去库存政策措施效果显现,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补库存意愿不足。因而,在看到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PMI数据中亮点的同时,也要对二季度经济运行方向保持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