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10大领域35项年度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对今年经济体制改革做了具体部署。据此,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自2016年全面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伴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改革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作为改革重点内容的“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初步成效,企业效益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推动了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保持了稳中向好发展势头,经济增速略有回升,实现了开局良好。然而,必须承认,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短时间内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供需错配导致的供需失衡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经济迈向中高端。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因此,在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意见》特别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突显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这意味着,一方面,在2016年全面启动的基础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2017年继续走向深入;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权宜之计,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长远大计,是久久为功的基础工程。故而,也可以这样认为,《意见》部署的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都是紧紧围绕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而展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相关领域的深化改革全方位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不断夯实经济发展的动力基础。
突出重点难点
改革必定是承前启后的,经济体制改革亦是如此。《意见》明确的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10大领域35项重点任务,既有已往改革措施在新形势下的继续推进,也有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而着重强调的新的改革举措。
从近几年每年出台的当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看,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都是一段时期以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不过,改革领域表面上虽然大体相同,但具体改革内容却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不同,体现了改革的延续性和深入性。比如,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2016年提出,全面推开营改增,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实施,2017年则提出,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政策,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由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
对于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往年不同,《意见》突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和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将之置于10大领域深化改革的前面位置。特别值得一提的,《意见》尤其把深化“放管服”改革摆在首位,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放权,加快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为2018年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创造条件。“放管服”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真实写照,更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各项改革措施能否落地并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都与此相关。此外,在去年提出国企业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又加入了国资改革的内容,将有助于国有经济做大做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虽然在往年的具体改革任务中多次提及,但今年对它的强调,尤其是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将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和鼓励创新驱动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强调创新理论对深化改革的指导作用
改革要有落实、要有实效,才能彰显改革的意义,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意见》从加强已出台改革方案督促落实、加强对改革实施效果的评估、加强改革试点经验总结推广和发挥理论研究对改革方案制定的支撑作用四个方面为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抓落实、促实效的具体措施,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特别强调理论提炼创新对深化改革的指导作用,这与往年有显著不同。实践表明,改革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可行的具体措施,而这两者的背后,则必须有强有力的理论作为支撑。因此,《意见》提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创新理论深入研究,在转变政府职能、基本经济制度新内涵、新的产权观、新型混合所有制经济理念、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等方面,总结提炼改革开放重大创新理论。它的重要意义,既说明了创新理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指明了创新理论的重点领域。一方面,有利于用理论指导改革实践,更好地发挥改革牵引作用,更好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特别重要的是,有利于构建与国力相称的理论大国,以理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用理论讲好中国故事。
(张德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