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今日看点 >> 正文

“公开忏悔录”利于预防腐败(图)

http://www.newdu.com 2017/7/4 东方网 沈栖 参加讨论

  2015年2月2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忏悔与剖析”栏目,并刊登了北京市门头沟区原区长王洪钟的忏悔录。据《法制日报》记者日前统计:截止2017年5月底,该栏目已经发布了28期典型案例,包含25人的忏悔录。

  落马官员的忏悔录集中“亮相”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这是释放出我党反腐败治本的战略信号。自2015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以来,连续3年明确提及忏悔录及其警示作用,并被写入了十八届中央纪委全会工作报告。2016年底,中央纪委机关在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时,梳理了《严重违纪违法中官干部忏悔录》中的深刻反思,提炼出了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忏悔录作为反面教材,认真开展警示教育。

  中央纪委在前期各级纪委监察机关查办大量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背景下,汇编整理并公开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体现出中央更为注重对领导干部的廉洁教育,也彰显出中央通过廉洁教育实现预防腐败的策略。中央纪委高频度重申忏悔录,一方面以案说法,起到弱化腐败动机的作用,另一方面,从落马官员的心路历程中总结其以权谋私所利用的制度漏洞或制度缺失,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利于减少腐败机会,达到治本的目的。

  这些贪官从主席台走向审判台,昔日位高权重,如今沦为了阶下囚,大起大落后的大彻大悟即便是发乎内心,那也是一种“迟到的忏悔”。“半世荣耀成旧梦,一生功名付黄粱”,虽说他们的忏悔可以作为重新做人的起点,但其在政治舞台早已“谢幕”了,辉煌不再!然而,它对那些仍在领导岗位上却已在以权谋私的邪路上起跑者却是一种为时未晚的警示:殷鉴不远,切莫重蹈覆辙呵!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忏悔与剖析”栏目所列出的贪官,情况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则是颇为相似,即:他们都是被自己所打倒,其人生悲剧的“导演”是自己。应该坦承:这些贪官也并非天生的“孬种”,大多原先本质是好的,出身贫寒,在党多年的培养教育下,崛起于基层,一路走来多艰辛,也为党和人民作出了一些贡献。但是,他们居于领导岗位之后,长期放弃自我改造,置党的宗旨和理想以及人民的利益于脑后,个人的小算盘在思想上有了一大块栖息地,自己也形成了双重人格,在钱权交易中渐渐地慢性自杀,最终个人利益像洪水决堤肆意泛滥,淹没了原则,淹没了理想,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

  那些贪官在任时没能把自己“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结果被关进了高墙森森的铁窗里。平心而论,我们在“制度的笼子”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且不说宪法和法律,诸如党章、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及民主集中制昭然于世,理论上也有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新闻监督、人大监督等,可惜的是,落实并不尽如人意,且职位越高监督和约束越弱。有学者说:“设计一套规章制度并不难,难的是设计者是否愿意设计”。我想再加上一句:即使设计了,还有一个是否愿意真正实行的问题。当务之急似不是打造更多的“制度的笼子”,而是要解决更为重要的问题,如由谁打造“制度的笼子”?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整个社会如何严守“制度的笼子”?这是一环紧扣一环的“监督链”,只要有一环脱节,制度就会形同虚设,约束便如“牛栅关猫”。——这,理应成为“公开忏悔录”的一个警示。

Tags:“公开忏悔录”利于预防腐败(图)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