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制定政策措施、推动改革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国情,坚持一切从国情出发。不深刻认识国情,干事创业不是出现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就是出现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倾向。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必须把深刻认识国情作为干事创业的基点。
认识国情关系领导干部能否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现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在于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了国情。领导干部如果不深刻认识国情,就难以深入理解、坚决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可能出现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等错误倾向。只有深刻认识国情,领导干部才能增强政治敏锐性,站稳政治立场,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时不打折扣,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认识国情关系领导干部决策的成败。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领导干部的工作千头万绪,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决策。决策正确与否,关键是看决策是不是从实际出发,是不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不是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对国情没有深刻认识,决策工作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就难以作出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与客观规律相一致、与人民群众意愿相一致的正确决策。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被称为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他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对现实情况不熟悉而乱决策。领导干部只有认识国情、立足国情,才能使自己的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实效性。
认识国情关系领导干部能否解决“本领恐慌”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本领恐慌”是当前一些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问题。领导干部缺乏本领,思想和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国情、省情、市情、县情、乡情等基本情况不了解,干工作总是处于雾里看花、若明若暗、似懂非懂的状态。由于吃不透情况,就会对怎样做好工作心中无数,就会面临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的尴尬局面,导致在工作中畏首畏尾、优柔寡断。因此,解决“本领恐慌”问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刻认识国情,进而掌握省情、市情、县情、乡情等。这必然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领导干部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的鲜活资料,熟悉了情况,就能够结合新的实际,用新思路、新举措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作者为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