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春9月3日电 题:中俄政经人士“向东看” 寻破解边境经贸合作困境之匙
作者 李彦国 郭佳
正在吉林长春举行的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上,中俄两国政经界人士纷纷“向东看”,聚焦新形势下中国东北三省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贸合作前景,寻破局之匙。
边境合作陷困局
中俄两国专家均认为,20多年来,中俄两国政治关系不断上新台阶的同时,经贸关系也有较大发展,但是在中国东北三省与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间的区域经贸合作水平不高。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俄中友好协会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拉林维·拉拿出一组数据,俄罗斯太平洋地区在俄中经贸中所占的份额,从2014年的18%下降到2016年的14.5%;中国与俄罗斯相邻的4个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在两国经贸中所占份额的降幅更大,从31%下降到22%。
拉林维·拉直言,近几年来,边境合作在俄中经济关系中分量与意义日益下降。“只有极为乐观的人才乐于谈论两国边境地区的生产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则举例说,从中国吉林省来说,发展对俄区域合作,主要是推动图们江区域的国际合作。“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来说,由于涉及多国利益协调问题,远比人们期望的要慢得多。”
诱因何来?
“中国东北地区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发展对接合作问题已经谈了近10年,但没有显著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李永全说。
原因何在?李永全从三个方面解读,双方在远东地区合作还缺乏足够的自信,双方对伙伴国的情况还缺乏足够的了解以及缺乏为地方合作服务的相应机制。
“中俄边境的联络在发展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方面具有很大潜质,然而这种潜质至今未被发掘。”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副所长萨夫琴科阿·耶的观点与李永全趋同。
“依我们之见,俄中合作缺乏多样性,想法和边境联络的多样性。”萨夫琴科阿·耶说。
两国新战略对接迎曙光
中国积极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俄罗斯建设的滨海1号、滨海2号交通走廊计划无疑给中俄区域合作带来了曙光。
陆南泉分析说,在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发展中俄区域合作,有不少利好因素,能够带动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长。
他表示,中国东北三省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的领域很广,但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科技、农业这些双边契合的优势领域上。
此外,中国东北三省也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境外投资。在东北亚博览会期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介绍,今年上半年东北地区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9.2%,增速居全国四大板块之首。
林念修表示,中国将继续放宽外商投资准入,积极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对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支持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物流链、价值链,为各国企业创造更多新的合作机遇。
陆南泉认为,俄罗斯国内与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早就提出,西伯利亚与远东参与紧密的国际合作是不可避免的,与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中国的合作,符合两国实现经济发展的要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