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三板市场日均成交额仅为9.37亿元。同时,挂牌企业数量和融资需求急速扩大,而定增融资遇冷。资金紧张的大股东们转而寻求以股权质押方式进行融资。今年以来,新三板共发生3194笔股权质押,创下历史新高。
股权质押市场持续火热的同时,风险提示不断。全国股转系统近日要求挂牌公司自查股权质押、冻结情况。企业股权质押补充披露公告近期扎堆发布,监管效果初步显现。
质押规模两年扩容50倍
根据Choice数据,截至9月26日,今年新三板共发生3194笔股权质押(以公告日期计算),涉及1471家挂牌公司,约占挂牌公司总数的12.7%。按照最新股价计算,新三板市场约有1732亿元股权遭到质押。考虑到持股不足5%的股东股权质押情况无需披露,因此这一数字应该更大。
近年来,新三板股权质押规模逐年攀升。Choice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参与股权质押的公司占挂牌公司总数比例分别为7.44%、8.99%、12.81%。其中,2016年全年1302家挂牌公司进行了3185笔股权质押,质押市值约1336亿元;在2015年,461家挂牌公司共进行1029笔股权质押,涉及股权市值约为427亿元;而2014年全年仅有117家公司发生了235笔股权质押,质押市值只有26.2亿元。短短两年,新三板的股权质押规模扩容超过50倍。
有研究机构指出,股权质押一直是新三板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相对于挂牌企业的规模增速,2015年以来新三板股权质押速度有增无减。结合目前定增降温的情况,挂牌企业质押融资的欲望显著增强。
从出质人情况看,数据显示,在今年以来发生的3194笔股权质押中,有885笔的出质人持股占比超过50%。值得一提的是,此类股权质押时间大部分控制在1年以内。此前有报道称,今年新三板近五成出质人为挂牌公司实际控制人。业内人士指出,大部分挂牌企业大股东参与股权质押,通常希望以短期质押获得融资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一般而言质押股份占比不大、质押时间不长。
从质权人类型看,银行一如既往担当大梁,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跟随其后的是担保、融资、小额贷款等机构,非银行机构成为新三板股权质押的重要对象。
从质押比例来看,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26日,新三板合计未解押股权质押总市值达1518.81亿元,涉及新三板企业2674家。其中,未解押股本占总股本比例超过30%的企业311家,超过50%的104家,高于90%的3家,质押比例最高的武当旅游甚至100%质押公司股本。一般来说,股权质押比例过高的企业一旦股价大幅下跌,大股东首当其冲面临丢失控股权的风险,须及时筹措资金或者追加保证金。
事实上,在新三板质押市场的火热的背后,个股股价下跌屡见不鲜,多家挂牌企业的质押股份面临平仓风险。在今年参与股权质押的挂牌企业中,股价已到预警线与平仓线区间的企业有84家,涉及市值44.21亿元;股价跌破平仓线的184家,涉及市值112.35亿元。
背后暗藏危机
在新三板进行股权质押的企业中,武当旅游因为质押了公司100%股份显得格外出挑。5月25日,武当旅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堰分行申请2.6亿元贷款,由公司三位股东以合计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进行质押担保。根据公告,本次贷款资金为过渡性股权质押,用于偿还公司银行贷款,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除武当旅游外,另有不少挂牌公司大手笔质押了多数股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23笔质押比例超过总股本的50%。其中,中创互动为92.01%,神鹰碳车为90.74%,翔维科技为87.50%,柯美特为87.40%等。过半的质押比例意味着,一旦企业遭遇业绩下滑等问题,无法按时赎回股权,则相关公司将易主。
回顾此前发生的案例不难发现,新三板股权质押风险的爆发通常并非意外事件。7月15日和7月19日,华盛控股和ST米米乐相继宣布变更实控人,原因均为前实控人股权质押到期却无力偿还债务,导致质押人一怒之下提起诉讼。事实上,这两家挂牌企业的相似之处实在不少,同样连连亏损,同样负债累累,同样股东多次大举质押股权。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分析,当前新三板股权质押盛行,除了定增融资难度加大,股东担忧股权稀释和股权贱卖外,对于轻资产类的企业而言,可能也是由于“抵无可抵”的无奈选择。
江湖之大,难免鱼龙混杂。有的挂牌公司出现经营问题时选择表面三缄其口,背后金蝉脱壳。9月12日,翌成创意受任于前董事长辞职之际的财务总监辞职。去年12月,持有19.38%公司股本的翌成创意前董事长施伟宣布辞职,而就在11天前,施伟质押了手上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用于贷款。
情节似曾相识。2016年4月,ST哥仑布前董事长魏庆华快递辞职失联,并将持有的占公司总股本42.72%的股票尽数质押;2016年6月,东田药业三名股东将合计持有的公司全部股权质押三年,而短短24天后,公司即宣告摘牌。
说好的“周转融资”变成了“套现跑路”,这些“犀利”操作在质权人看来未免后背发凉。新三板智库联合创始人罗党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银行对于新三板股权质押的态度相当谨慎,“据我了解,银行通常只接受个别风险稳定,信用较好得挂牌公司进行股权质押。这样的公司可能不超过400家。”
挂牌公司的融资需求并不会随着银行态度的谨慎而减少,更多的公司开始转而向小额贷款、担保、融资等质权人示好。罗党论表示,相比于银行,小额贷款利率更高,所承担的风险更大。银行业解决不了的股权质押风险问题,小额贷款公司更难以解决。但在与基本面挂钩的情况下,很多挂牌企业虽然股权打了折扣,但还是有一定价值,这也是小额贷款公司参与股权质押业务的主要原因。
自主核查曝光潜在风险
8月24日,全国股转系统发布《关于开展挂牌公司股权质押、冻结信息披露情况核查工作的通知》,规定“任一股东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质押、冻结,挂牌公司应当自事实发生之日起两个转让日内披露”,要求挂牌公司核查股权质押、冻结情况,并于2017年9月15日前完成补充披露。
据不完全统计,通知发布至今,共有86家挂牌公司补发了194条股权质押情况公告,涉及股权质押86笔,股权解除质押10笔。部分公司发布的公告甚至追溯到挂牌之前所进行的股权质押情况。例如,摩威环境在公告中披露,2013年6月18日公司挂牌之前,股东丁明光将477.3万股公司股份质押给东方惠金,为公司的600万元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
Choice统计显示,在这批补发的质押公告中,不乏股权质押已经事实发生数月甚至数年的案例。例如,蓝天环保于9月15日补发公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潘忠2015年3月2日质押占27.28%公司股份,预计到期时间为2018年4月2日。公司表示,对相关规定理解不到位,未及时在股转系统指定平台上披露相关公告。
罗党论认为,全国股转系统近期着力关注新三板股权质押,一方面是在为投资者提示风险,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是在释放刺激市场的信号,吸引投资者注意新三板市场的价值。他指出,目前新三板最大的问题在于并未建立定价体系,加上二级市场流动性欠佳,挂牌公司股权不确定性偏高,股票市值短期内大量缩水的可能性仍旧存在。而降低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让有问题的公司提前被发现,使得风险在爆发之前变得可控,避免造成更大影响。
相较于A股,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明显不足,若出现强制平仓的情况,质权人很难像A股市场那样顺利地进行股权交易,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深圳久久益资管杨斌鑫此前曾预测,市场对于资金需求不断增加,股权质押的资金成本将持续走高。要使挂牌企业融资的需求得到根本性改善,还需进一步推进“流动性”系列解决方案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