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在北京,一位煎饼摊大妈和顾客争执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意外走红。然而早餐摊主们真的能轻轻松松月入过万吗?“高薪”背后,他们又付出了怎样的“高辛”呢?(9月28日《工人日报》)
煎饼摊大妈一句“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不但让自己一下子成为了网红,而且也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关注与热议,其中难免有“羡慕嫉妒恨”的成分。因为人们很难想象一个在街头巷尾摊煎饼的、毫不起眼的中老年妇女,每月收入会有3万元,而大多数高学历的办公室白领,起早贪黑还未必有煎饼摊大妈挣得多。
其实类似这样的对比,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报道了,以前据说还有人在公交车上捡到一张建筑公司工资报表,赫然发现工地上的搬砖工人也月入一两万,分分钟“碾压”白领。
问题是,当我们把眼睛只盯着这3万元收入的时候,却忘记了如下这些事实:
其一,这往往并非是她一个人的劳动收入。绝大多数街头的早餐摊,都是夫妻档甚至是全家档,只不过市民在买早餐的时候往往只看到一个人,就误以为是一个人撑起了一个摊子,其实从采购到备料再到加工,背后都有好几个人在忙碌,只不过到了最后出摊的时候,只需要一个人出面售卖而已。如此一来,“月入3万”显然就不能算作一个人的收入,人越多,人均收入自然也就越少了。
其二,月入两万也好,三万也罢,绝对是属于辛苦钱。通过记者采访可知,这些煎饼摊点的经营者,往往凌晨一两点钟就得起床进行各种准备工作,一直忙到凌晨五六点钟出摊仍不停止。无论刮风下雨,不管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他们都要照常出摊,一般一年只有春节期间能休息个十天半月。
其三,如果单纯比较煎饼摊大妈每月收进口袋的钱和白领体现在工资卡上可以提现的钱,可能大妈完胜,但是作为个体经营者,他们的这些钱就是全部的收入了,而白领除了工资卡上的钱,还有五险一金,还有各种补贴、福利。如果我们只拿大妈的“月入3万”来比较,显然不够客观。
对底层劳动者只看“高薪”不看“高辛”,有人为美化之嫌,并不妥当,同时客观上还可能鼓励了“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并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