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往往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兴衰史。可以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是否平稳健康发展,社会财富是否得到积累,往往取决于这个国家和地区中的企业家精神是否得到了有效弘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优秀企业家精神的不断激发与释放是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活动,有力地支撑起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当前国家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我们对创新创造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企业家精神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烈。
继去年11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后,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聚焦企业家精神这个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定位和作用,并从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保护与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家精神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
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高等。总体来说,经济发展一方面可以来源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例如采用新的投入要素组合或者引进新的更有效率的生产技术。由于生产要素总是有限并且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单纯依靠增加投入要素无法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换言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只能来自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事实上,经济发展的本质正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其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所决定。宏观经济增长是由无数微观经济主体所推动,企业家更是在其中充当了关键的角色。可以发现,企业家精神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正是由于不同地区的企业家精神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也各不相同。
具体而言,企业家精神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第一种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方式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家的主要职能是转移和重组资源,当企业家发现了潜在的利润机会后,出于逐利的需要,就会把资源从使用效率低的地方转移到使用效率高的地方。企业家这种资源转移与重新配置的过程,也是经济逐渐从不均衡趋向均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企业家事先并不知道怎样的配置组合才是最优,因此这种资源转移与重组的过程往往是一个企业家根据个人经验与判断而作出的试探性过程。如果企业家的判断正确,那么资源将会被配置到更有效率的地方。如果企业家的判断错误,那么企业家将会终止这个资源转移与重组的过程,并尝试其他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企业家这种不断试错的资源配置行为,最终将使得生产要素被配置到更有效率的地方,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家精神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创新活动。根据创新大师熊彼特的观点,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企业家的最重要职能,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实行新的组织形式、开辟新市场都属于企业家创新。这种具有“创造性破坏”的企业家创新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均衡,推动着短期生产可能性边界不断向外移动,最终实现了长期经济增长。
厚植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土壤,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对于增强市场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为基本保障。《意见》对弘扬与发挥优秀企业家精神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一系列具体举措,针对当前制约企业家精神弘扬与发挥的突出问题,从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等方面,提出了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的三大措施。
在法治环境营造方面,必须依法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企业家财产权、企业家创新权益以及企业家自主经营权。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企业家创新的重要保障。如果产权保护很弱,法治很不健全,企业家对创新无法形成稳定的预期,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就会失去动力。通过法治环境的营造,为企业家提供平等、开放和非人际化的权利保护体系,将极大地推动企业家精神的成长和培育。
在市场环境营造方面,通过强化企业家公平竞争权益保障、健全企业家诚信经营激励约束机制以及持续提高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等方式促进企业家的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只有具备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各类生产要素才会被配置到创新创业等生产性的企业家活动而非流向非生产性的企业家活动。
在社会氛围营造方面,通过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树立对企业家的正向激励导向以及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等方式形成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迸发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创新精神,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市场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