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2017年12月18-20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对过去五年经济实践工作的总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总结经验是为了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工作。2018年是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总结五年来经济工作成就。凡事预则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8年的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也是2018年中国经济迈向新台阶的重要一步。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经济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高质量的发展。粗放式的高能耗低效率的增长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2018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围绕高质量发展进行。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但中国不需要污染的GDP。资源能源条件的约束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期待,只能与高质量发展相伴随。
宏观经济政策是促进经济稳定的重要利器。按照部署,2018年,中国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判断之后所作出的选择。世界经济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决定了这样的选择是切合实际的。
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稳定的定海神针。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虽有效,但政策仍需进一步优化。积极财政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力度,赤字率有必要维持在3%的水平上,债务余额的确定要考虑到风险防范的目标。同时,财政政策运作方式还需要作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减税政策卓有成效。2018年,减税政策势必得到进一步的坚持。营改增全面试点的重点应该转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增值税制度,并尽快推动增值税立法进程。为了让增值税中性作用更好得到发挥,增值税税率需要简并且适当降低。为了更好地落实对外开放政策,基于美国减税所可能带来的冲击,中国有必要进一步落实减税政策,通过符合国情的减税降费减基金的方式,提高中国税制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政策的力度,而且还与政策的具体运作有关。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可以让同样力度的财政政策产生更好的效果。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防范必要的债务风险。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需要有超常规的做法,区分历史上形成的地方债与新增债务。债务问题不宜用一刀切的办法来解决,而应该有创新思维,在发展中解决。
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样有助于宏观经济稳定。2018年货币政策的中性,就是要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一定的货币政策空间,才能在物价稳定、人民币汇率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达到均衡。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判断标准之一应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目标的实现程度挂钩。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仍然要守住。中国既要防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也要避免灰犀牛风险。做好金融监管协调工作,才能为金融稳定保驾护航。
宏观经济政策旨在促进短期经济稳定。高质量的发展还需要重点工作的保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必须做好的8项重点工作。
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要以纪念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正是有了改革开放,我们才有了现在的世界经济地位。如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蓝图已经绘就,下一步就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力有序地做好经济工作。经济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充分认识到。只有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