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老项目,包括万科、光大、远洋、北控、保利等在内纷纷在京布局高端养老机构。但记者调查发现,高端养老项目价格动辄每月过万元甚至数万元,高档化趋势明显,这让许多对养老项目有需求的普通市民望而却步。(1月22日《北京青年报》)
资本青睐养老市场是好事,有助于满足人们养老服务的刚性需求。不过,高端养老项目价格动辄每月过万元甚至数万元,也难让工薪阶层的老百姓消受得起。以记者采访到的信息为例,目前北京已开业的养老机构床位费普遍都在4000-6000元/月,如果加上护理、餐饮,超过万元非常普遍。养老项目高不可攀,只能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养老项目高端化与房地产企业投资有一定关系。尤其是,相比房地产业被挤压的利润空间,医疗养老行业利润丰厚,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其发展前景令人看好,也因此医疗健康行业吸引了不少地产资本。并且,受此影响,一些原本做“平价”养老机构起家的企业也开始向高端化的路线转型。
养老项目高端化,无疑迎合了部分中高端人群的需求,但对于普通老百姓家庭而言,这样的“高端”却难以承受,毕竟每月至少1万元以上的养老支出,对于一般的市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所以,养老项目“平民化”,让价格家家承受得起,又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才会让无数普通家庭在养老问题上不至于“担惊受怕”。
因此,一方面,需要政府补位,通过探索多种养老模式,让家庭养得起老人,又能幸福养老,比如,北京市推出的共有产权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公建民营”养老院满足多元需求等等;在南昌,志愿服务助力居家养老;在上海,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等等。这些有益的实践探索,满足着不同人群的需求,需要大力推广。
另一方面,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热衷于养老项目建设自是好事,但推出一系列的融合住宅与服务的高端养老社区项目,也须谨慎与理性。对此媒体早就有过警示,比如,由于其项目性质、投资手段、运作模式、盈利方法等比普通的商业地产复杂,也就意味着,高端化不仅收益不确定性大,一旦进入,就会发现问题不少。
总而言之,养老不仅是一个家庭大事,也是国家大事。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养老项目高端化,虽能迎合一部分人群需求,但也不能任其盲目扩张。同样,面对着老龄社会到来,更多的资本应关注于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老人享受到惠利,让家庭不至于背上沉重负担,这才是最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