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要让空间经济优化升级,就要把区域发展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与打通对外通道建设结合起来,把内外平衡健康发展与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形成协同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空间经济新格局
空间经济指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和布局结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新常态下,要让空间经济优化升级,就要把区域发展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与打通对外通道建设结合起来,把内外平衡健康发展与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形成协同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空间经济新格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长期、更持久的动力。
统筹发展四大综合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
首先,新常态下的空间经济优化升级,要求加强分类指导,统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综合区域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具体而言,应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同时通过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引导中部地区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大力促进其在承东启西中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层次,发挥其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
其次,要强调人地协调发展,避免只见物、不见人,统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开发重点和秩序。要引导各地区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适应其自身国土空间的资源禀赋和自然属性,把人口调节、经济发展与国土空间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经济比较发达、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属优化开发区域,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属重点开发区域。而对耕地面积较多、发展农业条件较好的农产品主产区及生态系统脆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则应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开发。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应禁止进行工业化城市化开发。
此外,还要注意“全国一盘棋”,统筹经济圈和经济带等经济区域的协同互动,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要着力建立区域经济关联,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有利于从体制上冲破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区域壁垒,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利益共享的区际关系。
把城镇化过程作为重塑全国经济空间格局的过程
新常态下的空间经济优化升级,应当把城镇化过程作为重塑全国经济空间格局的过程,强调要着眼于城镇化的质量,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推动空间经济更加注重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使城镇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宜。
城镇化要以经济、社会功能和社会协调发展为评价标准,从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户籍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城镇化的速度要与经济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反映城镇发展质量的指标相协调。要加快构建和完善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