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4日,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梁思礼院士走完了他光辉的人生旅程。他参与和见证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了一生。他常说:“爱国,不需要理由。”习近平同志在唁电中指出:“他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严谨作风令人敬佩。”这一评价,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启发和激励。
科学研究是人类解释未知、拓展已知、追求真知的理性活动。有人说,科学研究是纯粹客观的,与情感价值无关,超越国家民族。事实上,科学研究绝不仅仅是冰冷的解剖分析、刻板的数据建模,在浩繁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凝结着科学家对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责任担当。科学家超乎常人之处在于其无尽的好奇心、严谨的思维以及不懈的努力;科学家无异于常人之处在于其丰富的情感,而爱国就是一种最深沉的情感。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往往不仅具有过人的科研攻关能力,还具有令人敬佩的爱国情怀。这样的科学家,中外历史上不胜枚举。当前,科学研究已进入“大科学”时代。“大科学”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大型的仪器装置以及大规模的科研团队,往往需要调配全国资源。因而,“大科学”时代的科学研究与国家意志、民族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需要科学家以国家目标、民族利益为重,努力提高国家和民族智慧的“海拔”、拓展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纵深。
爱国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把国家荣誉和国家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有时候就需要放弃个人荣誉、牺牲个人利益,这需要奉献精神。长期以来,科学研究“西强我弱”,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大多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进入一流科研团队、跟随引领前沿的导师,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对于许多在海外深造的中国科学工作者来说,是留在国外、享受一流科研资源,最终个人功成名就;还是回到祖国、白手起家,为了国家利益放弃个人利益?这是一个艰难抉择。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科学家怀揣拳拳报国之心踏上归途,有的甚至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将毕生所学奉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他们选择离开国外世界顶级科研舞台,是为了让自己的祖国早日跻身世界科学强国行列。科研中的奉献不仅仅是荣誉和利益的牺牲,有时甚至要用生命与时间赛跑。我国著名冶金学家叶渚沛在身患重病赴医院接受治疗前,强忍病痛完成了人生最后一篇论文。他对身边人说:“请等一等,让我打好这篇论文再走。这一去,或许再也回不来了。”正是这些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支撑起大国科技崛起的筋骨,挺立起民族智慧的脊梁。
科学家有着丰富的情感,但科学研究却是理性重于感性、严谨重于激情。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意气用事、马虎大意,一份高质量的数据报告必须以大量的实验观察、严密的归纳演绎为依据。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为了最精确地测量电子电荷,用7年时间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不断更新实验数据。他说,“要利用现代的手段达到这个时代再也无法改进的结果”。对于科学家来说,严谨作风正是爱国情怀、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
爱国情怀、奉献精神、严谨作风,对科学家来说十分重要,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又何尝不重要呢?今天,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如果每个人都把国家装在心里,愿意为国家去奉献,并用工作中的严谨作风来体现自己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