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我荣幸地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10位学者代表发言时,习总书记听得很认真,不时记一些笔记,还穿插一些问题,与学者代表进行对话。随后,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的高度来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前景的。他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我们处于一个中国全面崛起的伟大时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中国继续沿着自己探索出来的成功之路前行,不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用自己的理论、思想和话语清晰地向国人、向世界说明我们从哪里来、走什么路、往哪里去,自信地回应海内外对中国的成绩、问题和未来的质疑。
习近平在谈话中还专门提到了“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确实,中国迅速崛起的事实已经超出了西方理论和话语的诠释能力,西方过去数十年对中国的政治预测几乎都是错的。这背后除了西方意识形态的偏见,还有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本身的许多缺陷。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话语建设仍然明显地落后于我们国家崛起的势头。当全世界都看好中国崛起,当我们理应对自己发展道路最自信的时候,国内却出现了大量的不自信现象,特别是在一些网络媒体,唱衰中国道路的声音占了一定的比例。
我们已经处于最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刻,但这也是西方一些势力最希望通过其目前的话语优势来忽悠和扳倒中国的时候,我们对此不能掉以轻心,千万不能被浅薄的西方话语忽悠而功亏一篑。当年,希特勒法西斯没有能够摧毁苏联,但西方话语可以把它摧毁,这个教训我们必须铭记。
在中国迈向世界第一的时候,要抓紧补上“话语不足”这个短板。这是关系到中国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把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建立起来。要通过原创性的研究,从根本上动摇西方政治话语对中国的主流叙述,建立一套本土的、学术的、国际化的政治话语叙述,并以中国人的眼光,用中国人的话语对西方和世界事务进行剖析和评判。
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中明确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中国话语体系,这是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他提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这种以中国本位、中国视角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中国话语体系的论述,十分令人鼓舞。
要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语分析和解释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对西方的问题和前景作出自己独立的判断。以政治学为例,我和我团队的做法是,从学理层面与经验层面的结合部切入,对西方政治学的不足之处进行梳理和评判,“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比如,我们在质疑西方政治理论中关于理性人的假设和权利绝对化的论述时,发现了西方体制的一些“盲点”和“基因缺陷”;与此同时,我们从理论上总结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如新型民主集中制下的决策机制、协商民主制度的广泛实践、我们独特的战略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等。正因为我们在基础理论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所以,比较敢于也比较善于向西方理论和西方话语亮剑。我们准确预测了“阿拉伯之春”将变成“阿拉伯之冬”。我们还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西政治话语的交锋是不可避免的,这个过程一定要走。走过之后,中西方在政治软实力上才可能形成一种新的平衡,中国崛起才会更加顺畅。
在中国全面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理论创新、话语创新,从来没有面临过如此好的历史机遇。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时代呼唤中国学人的原创性贡献,就像当年西方崛起的时候,西方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原创力的学者大师,今天中国的崛起也呼唤产生中国自己的具有原创力的学者大师。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上海社科院中国学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