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三分之一土地已流转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我国农村改革,是从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的,新形势下也必须把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作为主线。目前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经流转。全国2.3亿户承包土地的农民中,6600万户或多或少地流转了土地,这为农业发展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何召开会议?
农业农村又出现很多新情况问题
这次农村改革座谈会选在安徽小岗村召开,透露出什么信号?陈锡文说,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非常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和经验,这也是这次座谈会为什么选在小岗村召开的深刻涵义。
农村改革是否成功是有标准的,一是契合农业和农村特点,二是兼顾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三是真正调动农民积极性,四是能够解放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当年在总结提升小岗村的改革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即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个基本经营制度是整个农村改革所取得的重大制度性成果,是我们党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
选择这个节点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与当前的背景和形势息息相关。“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今年又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农业农村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粮食在连续12年丰收之后,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粮食生产从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在这样的背景和全局性工作要求下,“三农”工作不能放松,要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不断抓出新的成效。
如何做好主线?
农村土地改革不能一阵风一刀切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对此,陈锡文表示,我国农村改革,是从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的,新形势下也必须把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作为主线。当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处理土地问题的一个重大创新是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分置并行,顺应了农民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意愿。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经流转。全国2.3亿户承包土地的农民中,6600万户或多或少地流转了土地,这为农业发展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涉及全局性的改革,要审慎稳妥。发展农业现代化没有一定规模是不行的,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下子很快完成。要把选择权给农民,不能替代农民去选择。无论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是农民进城,党和政府可以引导示范,但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一阵风、一刀切。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管怎么改,还是有底线的,就是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如何推动改革?
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
对于当前深化农村改革还有哪些领域需要重点推进。陈锡文指出,一是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要清产核资,查清有多少家当。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让农民能够民主参与。更重要的是把集体资产确权落到每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上,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
二是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现在土地流转之后,出现了多种经营形式,只要是有利于农村改革的,都应该支持。
三是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明确供销社的定位,既解决好为农民服务,也解决好自身政企不分、社企不分的矛盾,成为更具活力的为农服务体系。
四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我国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是不断加强的,但形势在不断变化,既要求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又要求支持的方式和形式有创新,能适应新要求。
五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我国城镇化率虽然提高很快,但进城务工农民并没有能够真正融入城镇,要让有意愿、有条件的进城农民能够定居落户,并享受和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六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逐步实现均等化。
陈锡文表示,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做好“三农”工作的衡量标志就是农民钱包鼓没鼓。2010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不能让这个势头发生逆转。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给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从历史纵深来看,即使将来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还有30%的人口、即四五亿人生活在农村。因此,光重视城镇化还不够,必须同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要规划先行,不要把城市建设的模式搬到农村。要体现农村特色,留得住乡愁,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中华文化的根基、农耕文化的精粹。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