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港股市场放开对同股不同权公司的IPO限制以及诸多政策利好的催化下,大量独角兽公司正在加速奔向港股市场。按照目前这个趋势,今年将成为中国科技企业赴港上市的大年。
■本报记者 刘斯会
中粮集团旗下电商平台中粮我买网早就有上市预期,并且曾在去年11月份传出消息称,我买网已通过上市聆讯,初步集资约2亿美元。
如今,我买网上市步伐却没有了下文,并且人员的流动性也开始加大,《证券日报》记者从内部人士了解到的信息显示,在我买网连续4年亏损,并且上市步伐暂停的背景下,员工纷纷开始跳槽。
我买网“败北”,似乎有原因可寻。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背靠中粮这棵大树的我买网缺乏互联网基因,在物流以及仓储方面还存在缺陷。“此外,我买网外部还面临永辉超市等传统以生鲜类见长的商超以及平台商京东、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等品牌的压力”,如何抢夺更多市场份额,把“饼画得更大”似乎变得没以前那么容易了。
上市步伐停滞
曾经信誓旦旦,如今开始停滞。
去年11月份,市场上就有消息称,我买网已通过上市聆讯,初步集资约2亿美元,并计划开始预路演,最快2017年11月底或12月初招股,上市保荐人为招商证券、瑞信。
初步招股文件显示,我买网由中粮集团持股40.87%。上市前融资引入多名投资者,包括百度持股2.13%,以及赛富、IDG 基金、泰康等投资者。
不过,目前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进展,记得当初我买网引入百度投资时还曾引发无数关注,以为依靠中粮集团传统的食品公司平台能够做好生鲜电商的生意,不过,后来的发展形势似乎不太尽如人意。
一位在我买网上有长期购物经历的方姓消费者在与《证券日报》记者交流时表示,我买网与其它生鲜电商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供应链承袭的是中粮集团,能够保证货品的正规性,但与此同时,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在于,我买网商品并没有多大的特色,货品齐全,但生鲜并不突出,在物流以及仓储方面优势也不明显。“我买网界面相对比其它生鲜电商,在搜索品类以及产品布局上略有不足,在退款以及退货上时间也相对较长。”
根据此前中粮我买网的招股书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我买网营收呈现一定的增长,分别为10.795亿元、14.462亿元、23.217亿元和15.81亿元。
不过,净利润方面我买网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有亏损不断扩大的趋势。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我买网分别亏损6.31亿元、9.78亿元和8.87亿元,2017年上半年,我买网就已经亏损8.39亿元,比2016年同期亏损额扩大46%。三年半时间内,我买网累计亏损33.35亿元。同时,我买网还承认公司在2017年和2018年还会继续亏损。
“蓝海”变“红海”
事实上,我买网上市步伐停滞以及持续亏损,与目前生鲜电商群雄并起的局面不无关系。
生鲜电商拥有高达数千亿元规模的市场潜力,却只有不到1%的电商渗透率,也让其一度被视为电商的最后一片蓝海。不过,这片蓝海在诸多平台电商以及传统商超和O2O生鲜电商的加入下已经开始变为“红海”。
此前京东宣布入股永辉超市,而永辉超市的最大特色就是生鲜。永辉超市利用频繁配货的模式和上游供应链,能把生鲜产品的损耗最低控制在3%左右,而许多超市常常会达到20%。
另一家电商网站,亚马逊中国宣布上线“生鲜馆”,正式接入生鲜电商业务。
还有苏宁超市上线苏鲜生,进军生鲜品类;华润万家上线e万家,主营生鲜类目;步步高则高调打造云猴生鲜。一时间,生鲜电商这块诸侯争霸,
近年来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京东旗下的京东7Fresh借助平台资源发展势头很猛,特别是阿里旗下新零售模式的盒马鲜生,辐射周边三公里以及物流配送优势抢占市场份额。2018年,盒马鲜生计划在全国开出100多家,并希望未来几年在全国实现2000家门店的布局。
盒马鲜生之后,各大零售巨头纷纷推出了新零售品牌,“零售+餐饮+生鲜”的复合业态品牌几乎风靡了全国零售市场。据统计,盒马鲜生、超级物种、京东7Fresh、掌鱼生鲜等12个以“零售+餐饮”的新零售品牌,2017年内开店数量超过80家,并将在2018年快速扩张。
事实上,有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要破解生鲜电商的盈利难点,主要在于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物流、仓储以及供应链。
不管是现在的综合性平台电商做生鲜还是垂直类生鲜电商以及背靠传统的食品公司做生鲜电商,目前来看,在上述三个问题方面总存在一定的缺陷,谁能打破生鲜电商三个难题,谁将迎来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