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高中生
靠一条鲫鱼上北大清华
前天下午开始,记者被一条鲫鱼刷屏。据说,全国有50名高中生因为成功解剖鲫鱼,拿到保送资格,提前敲开清华等一流名校的资格。其中,包括浙江的4位高中生。原来,他们参加的是第27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比赛中,有动物学实验环节,要求现场解剖一条鲫鱼。最终有50位选手脱颖而出,拿到了金牌,还凭此获得保送资格。(钱江晚报)
@talassa-Byan: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其实解剖鱼并找到准确部位还是挺难的,这种将书本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才是中国教育应该提倡的。
@周老爷:侧重现场,检验判断力,创新力,机敏反应,是选拔人的好方法。
@小鄂神孙三霸:能保送应该不单单是解剖鲫鱼吧,不是因为整个生物竞赛吗?
@Ars毛毛的故事:信息不对称,所以我觉得只有高考相对公平一点。
@徐顶:一张试卷定终身你们说这样不好,要搞素质教育。现在有素质教育了,你们又说不公平了。
高校“推荐算法”分宿舍
帮新生找到志趣相投舍友
今年,南大的宿舍分配方案有了更为优化的2.0版,通过校园迎新网的数据调查,学校统计了新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通过大数据“推荐算法”,量化评估各项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帮助新生更快找到志趣相投的舍友,更好的适应大学新生活。(扬子晚报)
@人民i706f:作息不同倒是可以分开,但兴趣爱好就没必要了吧,这样只会让圈子越来越小,会有小团体。
@王道峰:人际交往与沟通是大学的必修课,宿舍文化是大学里最能体现人情世故的地方,为什么要强调五湖四海,就是要让你在与不同的人群交流中学会成长。
@客里空:算法只是在某些方面能协调,真正有效的办法还是“看不见的手”。学生自主选择、调解,才能符合人意。
@人民kvZcR:超级支持!当今社会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个性,只有在大学期间形成完整的人格才能在未来社会中形成竞争力,而室友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完善人格的陪伴者。 胡鹤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