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大湾区如何真正互联互通?

http://www.newdu.com 2018/8/29 广州日报 张涨 参加讨论

  一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快速推进。对于一个包含11个城市、处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之下的世界最大湾区而言,实现真正互联互通,才能发挥“9+2大于11”的作用。

  互联互通是大湾区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强化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增长极作用,首先要找准广州优势,强化广州的枢纽功能。广州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发达,近年来国际航运、航空及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战略中,进一步强化枢纽功能,广州有条件、有优势做好,未来大有可为。

  实现大湾区互联互通,首先要推进交通设施互通。路不通,互联互通便无从谈起。当然,在各种现代化通行方式不断压缩时空距离的当下,道路交通并非基础设施互通的全部,湾区高铁、航运、机场等多种形式快速联通,方兴未艾。一年多来,大湾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累累:一桥飞架三地,“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已全线贯通,进入通车前最后准备阶段;广深港高铁将于9月通车,届时从香港到广州南站需48分钟。然而,也要看到目前大湾区内部的快速通达能力与世界上其他湾区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对标东京湾区,依靠世界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虽然都市圈内每天有超过1000万人潮汐式通勤,但从东京到千叶、埼玉、横滨,根本不觉得是到了另一个城市,通勤时间不超过1.5小时。交通高效率,才有湾区的高效率。

  实现大湾区互联互通,核心在于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交通意义上的互联,只是为互联互通打下了基础,真正能让人流、物流、货物流、资金流在路上“跑”起来的,还要依靠制度对接。举例而言,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交通互联,但只有设计一套科学高效的通行体系,才能最大程度方便三地的交通组织;再如广深港高铁,列车本身速度快是一方面,采取“一地两检”实现“停一次车、过四道关”,提升过关效率也是另一个重要方面。所谓“一地两检”,就是在同一处地点完成两地的出境与入境检查、检疫手续,在深圳湾口岸等已有多年试点经验。大湾区加强各关税区之间对接,则可学习欧盟经验:在欧盟内部,各国海关关检互认。形象地说,一批货物一个国家海关检过了,进入欧盟其他国家就不再需要重复关检。与之类似的是,目前广东与香港已推行海关“跨境一锁计划”,减少同一批货物被粤港两地海关重复查验的几率。这些先进措施,都值得广州学习借鉴。

  实现大湾区互联互通,既需要行政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社会层面的自发融合。谈起大湾区建设,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各地政府之间的合作,而忽视了其他层面的合作。当然,在规划、交通、营商环境等方面,政府引领和推动不可或缺,但真正全方位丰富互联互通内涵的,往往是实实在在的企业、人员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从世界几大湾区和欧盟经验来看,行政规划为合作打开了通道,最终是社会层面的融合实现了真正的互联互通。比如在旧金山湾区,是苹果等科技型企业支撑起湾区的骨架,企业触角延伸到哪里,湾区就会扩张到哪里;在欧盟,企业跨国开展业务、人员跨国定居或就业畅通无阻,社会层面上的融合让欧盟真正成为一个整体。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企业和人员交流合作已有了很好基础,比如港澳青年到南沙创新创业、港澳律师等专业人员在内地工作、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等,但距离全社会多层次的深度融合,还有很大空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经济意义,更承担改革创新的重要使命。把有形的交通互通与无形的制度对接结合起来,方能探索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背景下的大湾区互联互通之策。

Tags:大湾区如何真正互联互通?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