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我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27.5万个,同比增长52%。但是,据媒体报道,在全国新能源汽车数量最多、保有量已经超过17万辆的北京市,却有不少大型商场出现了公共充电桩损坏废弃已久却无人管理的情况,甚至出现了“公共充电桩坟场”。
诚然,近年来,私人充电桩安装工作在不断推进,新用户私人安装率接近80%,但受制于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比如续航里程有限,以及早先建筑设计和市政规划的局限性,比如老旧小区并未预留私人充电桩安装空间和相应的用电线路及负荷,新能源汽车消费者,仅仅依靠家庭充电桩是远远不够的。想让新能源汽车跑得远、跑得久、跑得方便舒适,公共充电桩必不可少。
不过,公共充电桩的布局,不能套用燃油车时代的加油站布局思路。毕竟,新能源汽车充电动辄数十分钟,与加油站即加即走不同,许多辆车排在交通干线的路边充电站充电,不仅时间利用上不现实,也会阻碍交通。因此,许多充电桩被布局在了商场、写字楼等区域,其用意不言而喻。消费者停车后连上充电桩,上去看个电影吃个饭,回来后电也充好了,消费者时间优化了,商超也能因此吸引了客流,一举两得。
但是,这样的布局模式,也有其弱点。公共区域或商业设施内的充电桩多为自助式服务,与加油站有人值守不同,公共充电桩往往并无专人看管和养护,充电桩所在停车场的产权方,不论是商场、写字楼还是其他机构,均无专业的充电桩维护能力及相应人员。这就导致了消费者开着快没电的新能源汽车到了停车场,却发现充电桩无法使用,消费者损失的不仅仅是一次充电机会,如果附近没有其他可用充电桩,很可能只能叫拖车帮忙,各项损失不容小觑。“公共充电桩坟场”,对于有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心理打击。
事实上,如今已经形成的充电桩坟场,大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伊始,相关企业所建设的。当时,许多企业并未有长远规划,而是采用圈地模式,只要能建桩就建,并未真正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充电实际需求。结果,充电桩建起之时,也许就是闲置的开始之时,越闲置越疏于维护,久而久之沦为坟场,就不难理解了。
更为关键的是,到底公共充电桩在一个城市区域内究竟该如何合理有效分布,如何与周边商业设施和城市路网相结合,如何在新能源汽车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可持续布局,目前并无一个确切的总体负责规划,依然是“九龙治水”的状态,未能形成充电网络体系。许多公共充电桩的建设,依然多是企业行为而非整体规划,相比于加油站形成了“几桶油”的格局,并依照市场格局调整加油站布局,在充电桩方面,现阶段并无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相应行业统一标准也存在一定的缺失。
公共充电桩建好更要管好。让公共充电桩能够发挥作用,不在于“撒胡椒面”式布局了多少数量,而在于能否形成充电网络,使某一区域内的新能源汽车畅行无虞。构建这样的充电网络,就不是只靠一家两家企业所能做到的,而需要有关方面整体进行规划,并搭建起相应的运营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