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经济眼 >> 正文

“挤干水分”方能轻装前行

http://www.newdu.com 2018/9/19 南方日报 丁建庭 参加讨论

  真实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但总有一些地方和单位作统计时弃“生命”于不顾。

  9月18日,国家统计局通报5起典型统计违法案件,包括天津市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案件、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案件、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案件、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案件、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案件。这些案件的共同特征是统计数据严重失实,而地方党政领导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严重失察,甚至存在人为干扰。

  统计数据是决策部门判断形势、谋划未来的重要依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统计数据特别是经济数据注水造假现象较为突出,成为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大“顽疾”。地区GDP汇总数据频频与全国GDP数据“打架”,这种诡异的情况和数据造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各地在审计中,也屡屡发现官员给GDP注水的个案。从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发布的关于《统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来看,情况依旧不容乐观。2017年,地方各级统计机构共立案查处7479起统计违法案件,其中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内蒙古开鲁县、辽宁西丰县违法企业平均虚报率分别高达56倍、10倍和6.7倍。

  为何统计数据“注水”顽疾难除?根本就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陷入“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恶性循环中。在目前的考核体制下,数据与一些政府官员的政绩息息相关,致使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取得“政绩”铤而走险,不惜层层“涂脂抹粉”,大玩“数字游戏”。有的地方把统计机构作为地方计划目标完成的直接责任单位给予压力;有的地方采取多种方式对统计部门和人员、调查对象及其主管部门进行干预,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有的地方制定目标脱离实际,甚至直接向企业下达任务,当任务难以完成时,就在源头数据上弄虚作假;有的地方受增长速度基数累积效应影响,导致数据基数年年抬高,数据“水分”年年增大……五花八门的数据造假,既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更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对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公信力,以及经济社会的健康运行,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数据造假贻害无穷,而且难以为继。近年来,一些地方自揭伤疤,主动核减经济数据,就是源于长期数据注水,导致地方财政持续恶化。在分税制体制下,地方财政收入数据报得越高,上缴中央的部分也越多,实际留给地方自己的就越少,从而加剧地方财政压力,最严重的情况是出现财政亏空、收不抵支。与此同时,明年开始实施GDP统一核算改革,各地“各算各账”将变为中央和地方“共同算账”,地方统计“一手遮天”的局面将成为历史;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了《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预示着国家将持续加大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防范和惩治力度。此次通报典型统计违法案件,便是明确信号。谎言迟早会被戳穿,与其被动去虚高、受惩治,还不如提前“挤干水分”,卸下包袱。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是一项基础工作。只有“挤干水分”,方能轻装前行。对于数据造假这个“顽疾”,既要痛下决心,出重拳、下狠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挥典型案件震慑作用,全面提高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同时也要改变长期以来以数据论英雄的政绩观,宁可速度垫底,也不弄虚作假,积极构筑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良好统计生态。

Tags:“挤干水分”方能轻装前行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