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近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需要不断构建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基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为新时代我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制度支撑。
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把握规律、认清大势
从历史维度看,经济全球化仍在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伴随市场、资金、资源、信息、人才等高度全球化,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深化,从而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从发展现状看,经济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期。尽管是一种历史必然,但经济全球化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曾用“调整”“波折”等词来评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认为“经济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期”。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进入阶段性调整期,其表现有三方面:一是全球贸易增速放缓。二是多边贸易体制发展面临瓶颈。三是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的存在,使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需要作出更具包容性的制度安排。对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习近平主席认为要从哲学角度来看待,他指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为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因为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面对国际社会围绕经济全球化问题展开的广泛讨论,尤其是面对暗流涌动的反全球化呼声,习近平主席多次表达了中国的鲜明态度,他强调:“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从发展方向看,经济全球化要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如何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答案是要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必须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从而形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只有解决好公平公正问题,既做大蛋糕,更分好蛋糕,才能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习近平主席提出要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为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正能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支持。
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新时代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的重要战略部署。新时代我国开放发展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更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就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扩大开放。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作出重要部署,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全面开放的内涵丰富,包括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坚持制造领域开放与服务领域开放更好结合,坚持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更好结合,坚持多边开放与区域开放更好结合等。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由此可见,在目前多边贸易体制发展面临瓶颈、受到冲击的形势下,我们通过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新时代我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需要不断构建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基础。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开放促进我们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新时代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攻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方式,健全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方面的制度,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全球高效配置、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与开放型经济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立与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形成更好地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在开放中不断巩固和拓展传统优势、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等等。可见,新时代的对外开放,不仅着眼于更多的进出口贸易、引进更多的外资、扩大对外投资,更重要的是为中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制度支撑。
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以释放经济全球化更多的正面效应。需要看到的是,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不够。全球产业布局在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日益形成,而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机制封闭化、规则碎片化突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有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才能为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使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并作出重要贡献,如,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危机应对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转变,积极推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完善国际金融监管,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贸易投资中的主渠道地位,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等。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务实行动引导经济全球化再平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同相关国家一道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化生态、科技、文化、民生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吸引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参与,赢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就在于它秉承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价值理念,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人民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提供越来越多打着中国烙印的公共产品,为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近年来,我们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为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日前,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又一重大实际行动。
实践证明,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努力下,经济全球化进程将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更好惠及每个国家。(作者:王德蓉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