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财经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财经 >> 评论 >> 理论前沿 >> 正文

曹东勃:改造小农经济 让中国农民更有获得感

http://www.newdu.com 2018/11/15 中国青年报 曹东勃 参加讨论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需要经济上更加独立、更加组织化、抗市场风险能力更强的农民群体。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改革开放40年来,勤劳质朴的中国农民不仅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粮食增产奇迹,也在制度层面探索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路径,直接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农村翻天覆地的巨变,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两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是小时候囤积大白菜的场景。我的老家在东北,记得每年冬季来临,家家户户就要预先批量采购和囤积大白菜。往往是一卡车一卡车地拉到居民区,每家都要购买上百斤。那时候,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帮家里摆放白菜,那是合理合法“上房揭瓦”而不必担心被家长打屁股的时刻。白菜摊开晾晒在各家各户的屋顶,小孩子就借着帮家里干活的机会,在房顶跑来跑去,过足了电影《小兵张嘎》里飞檐走壁的瘾。

  为什么要贮存大白菜呢?因为计划经济的典型特征就是物资短缺,凭票供应、排队购物司空见惯。入冬之后,农副食品供应更加紧张,可供食用的蔬菜相当有限,大白菜就成了城乡居民过冬必备的“营养品”。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抢购囤积大白菜的现象才逐渐减少。一方面在于随着本地设施农业的普及,大棚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反季节蔬菜的供应量上升,冬天餐桌上的蔬菜品种越发丰富。另一方面在于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铺设,外地蔬菜的长距离贩运成为可能,于是全国各地农副产品的互通有无和跨地域流通更为普遍。不过,我是直到来上海上大学之后,才吃到了许多之前叫不上名字的蔬菜瓜果,比如火龙果、猕猴桃、木瓜之类,现在,这些品种一年四季在全国各地都能够品尝到。

  第二幅画面是农用机械跨区作业的场景。我国幅员辽阔,跨越多个气候带,这种气温的梯度差异,使得我们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农用机械跨域作业的景观。当安徽、河南一带的夏粮进入成熟期,东北的气温还很低。于是,白山黑水之间国有农场的大型农用收割机械“空降”到南方,开始由南向北的跨区联合收割作业。农机手们一路向北进发,用几个月时间完成大半个中国的粮食收割。只有在改革开放之后,农业机械化高度普及之后,也只有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之后,才会出现这幅波澜壮阔和震撼人心的画面。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需要经济上更加独立、更加组织化、抗市场风险能力更强的农民群体。以目前的人均耕地状况来看,我国仍处于小规模农业阶段。改革开放之前,我们试图简单地否定这种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传统农业,强行扯断家庭经营的链条,片面追求合作经济发展和农业产出增长的速度,效果却适得其反。但这并不等于说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小农就没有合作的需要,这种合作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其前提应当是稳定现有的承包权,在自愿基础上联合。

  作为一项朝阳产业,现代农业能够通过其向上下游的延伸扩展,衍生出种类繁杂的产业链条和经济机遇。这是我们在多年之后,重申立足于“扩大内需”的时候需要深刻思索的。目下所处的变革时代,是几千年未曾有过的中国农业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点,即持续上升的大规模非农就业、持续下降的人口自然增长,以及持续转型的食物消费和农业结构。这三大变迁的合力,导致务农人口的第一次显著下降,这样的下降又正好与农业向相对高附加值和高劳动需求的产品转型相同步,其结果必将带来农民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更是改造中国小农经济,使之走向小而有效、小而不散的绝好机会。我们应当把握住这一机遇,真正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增强获得感,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Tags:曹东勃:改造小农经济,让中国农民更有获得感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列表
没有相关新闻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新闻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新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