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部共享住宿行业标准出台 有望破解民宿社区关系难题
2018年11月15日,中国共享住宿领域首个行业标准《共享住宿服务规范》在北京发布。《规范》由国家信息中心牵头组织,小猪短租等行业代表企业共同参与研制,针对民宿业态特征,首次对平台企业、房东和房客三方主体进行了相应约束和规范。针对目前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该规范也明确对各相关主体提出具体的内规范。其中涉及社区关系的内容尤为引人关注,有望破解社区关系难题。
今年来,伴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区别于传统酒店标准住宿形式的民宿短租赢得了广大旅游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成都、重庆、青岛等旅游城市,民宿则更是成为城市旅游的新亮点,诞生了一批网红民宿吸引各地旅游者打卡。以成都为例,小猪短租平台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民宿发展增速以及订单量均位列全国前列。然而民宿市场异常火爆的同时,从今年暑期开始,成都、重庆多家民宿集中的小区频繁爆出民宿经营者和小区业主的纠纷,成都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发布的《7月成都市网络理政平台运行分析报告》显示,关于反映小区开办民宿的问题达116件,成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民宿租客扰民、租客同物业发生冲突等方面。
民宿对城市旅游、灵活就业和去库存的显著作用不可忽视,但过多民宿和住客的涌入,尤其是扰民、陌生人进出安全问题以及旺季对公共资源的占用让小区住户也叫苦不迭。而在上月,《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中再次明确提出:鼓励发展租赁式公寓、民宿客栈等旅游短租服务,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
国家政策明确支持,业主诉求也同样不能忽视,如何平衡好民宿和社区的关系,让城市民宿可以健康有序的发展是关键课题,此次《共享住宿服务规范》也尝试重点在社区关系方面进行规范。对此,标准起草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谷慧敏院长表示:由于城市民宿依托民宿短租平台提供住宿服务,具有典型的网络化特征,无法简单套用传统酒店业监管模式,此外社区居民和基层管理部门对于共享住宿这一新业态认知尚不充分,极易将民宿与不安全的“黑旅馆”、“日租房”、“群租房”划等号,民宿房东与社区居民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社区参与度较低,缺乏对自我和房客的教育和约束、平台责任缺失等因素都是导致目前社区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考虑到这些因素,标准也对此重点进行了说明和规定。
据悉,《规范》在社区关系层面对三方主体都做出了规定,明确提到:平台、房东和房客应自觉维护社区正常居住环境,履行社区相关责任义务,推动社区安全与和谐。平台有义务对房东社区关系进行培训。民宿房东应爱护所在社区公共设施、配合社区维持良好的管理秩序和卫生环境,应妥善处理与所在社区和居民的关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对于房客也明确规定不得影响居民正常休息、爱护社区环境,不得乱扔乱放垃圾。
谷慧敏建议:“三方主体中,平台需要担负起市场教育责任,让更多业主了解共享住宿的运行机制,对房东加强相关培训,必要时可组织社区沟通会进行交流;房东则要强化意识,在经营中与社区相关利益多沟通交流达成一致,履行好社区责任。对于严重影响社区居民正常生活的民宿平台可拉入黑名单并共享,禁止在各平台上线经营。”小猪短租副总裁潘采夫表示:平台目前也积极在智能安全设备上加大投入力度,如人脸识别门锁以及噪音警报器等智能设备的推广使用,可以很好地解决社区居民在安全和扰民上的担忧。后面会加强对房东的引导和教育,切实履行好平台责任,让民宿更规范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