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基金监督局局长唐霁松在2月23日举行的第五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上表示,现阶段社保基金委托投资规模占比过小,应当推动养老基金投资运营规模不断扩大,逐步扩大养老基金投资范围。(2月25日《第一财经日报》)
毋庸置疑,对社保基金而言,强调投资是必须的,但2016年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正式启动之时,业内曾预计用于市场化运营的养老金可达2万亿元。如今三年过去了,养老金委托投资的合同金额仅有8580亿元,与预想相去甚远。
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在巨额社保基金面前,由于身份角色的不同,关注的视角也不尽相同。作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注的是,社保基金不应躺在帐户睡大觉,是否应该在投资方向上做足文章;而作为大部分普通百姓,由于不懂深奥经济理论,大都愿意站在微观的视角,关注上社保基金的管理细节是否应及时公开,以及具体流向。
纵观国外社保基金,无论在管理方面,还是在投资上,大都把公开透明放在首要位置。日本专门成立了社会保障咨询委员会,成员由普通老百姓代表、法律专家、社保业内人士等各界人士组成。委员会定期开会,讨论百姓关心的社会保障大事,并把公众关心的问题和意愿反映给社保基金管理方,从而实实在在地赋予参保人以知情权和参与权;在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方面,美国社保基金投资信息公开也做得十分到位。他们非常重视“事前监管”,并穷尽一切手段加大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以杜绝资金被非法挪用。
好在我国也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国务院于2015年8月23日发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以及《社会保险法》第七十一条明确规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的情况。然而,尽管社会基金投资信息公开的公共政策制定好了,但是,法律本身却存在着致命性缺陷,尤其是“定期”,到底是什么时候,公布到什么程度仍不明确,因此,国家层面有必要将“定期”,进一步明确化,并制定相应罚则。比如说,一季度,或者半年,对于到期不公布的单位和个人,将要追究责任,积极问责。
总而言之,社保基金的最终目标是为公众谋福利,造福于百姓,倘若说社保基金在管理和投资去向上,不能做到公正、公开和透明,那么就违背了“社保基金是养命钱和救命钱”的宗旨。因此,国家对社保基金信息公开上,甚至包括管理和投资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类似这些信息都应尽可能做到公开透明,惟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防止社保基金“跑偏”。